营改增运行百日 看试点企业税负变化 减了45% 海底捞“捞”到减税大礼包

26.08.2016  21:07
        最近,火锅界的传奇——海底捞的底料企业颐海国际在香港上市。就在海底捞准备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时,营改增又为海底捞送上了减税“大礼包”。营改增推开3个月,海底捞仅北京地区就减税836万元,减税幅度达到45%。
        因营改增而减税的企业很多,但减税幅度这么大的并不多。海底捞是如何做到的?
        自今年5月1起,餐饮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此次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型餐饮企业受益明显,由原来征收5%的营业税,改为征收3%的增值税。
        与之相比,像海底捞这样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税率由营业税的5%变成增值税的6%,税率好像提高了1个百分点,表面上看,税负增加了。但是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加上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进项可以抵扣,如果能够合法取得足够的进项发票,企业税负就可以明显下降。因此,能否建立一个可以实现环环抵扣的供应链条,关系到海底捞税负的增减。
        “从2010年起,我们就开始为营改增做准备。营改增之前,企业的抵扣链条已经比较完整,所以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下降比较多。”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高级税务经理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勇说的准备,是提前布局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大型餐饮企业,一般都有集采购、加工、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中央工厂。中央工厂是餐饮企业原材料的重要保障,很多大型餐饮企业都将中央工厂与销售门店视为一体,在财务上合并管理。
        2010年之前,海底捞也是如此。从2010年开始,中央工厂发生了质的变化。海底捞将中央工厂从销售门店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企业(蜀海供应链)。“除了中央工厂,海底捞的底料企业、原料采购基地都是独立的企业。”陈勇告诉记者,“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就是我们的底料企业颐海国际。
        记者了解到,由于供应环节都是生产企业,在营改增前,除销售门店外,海底捞供应链环节的抵扣链条已经打通。而营改增后,供应链和门店间最后的抵扣链条也打通了,形成了完整的抵扣链条。
        除了自身的中央工厂外,大型餐饮企业也会向其他供应商购进原材料。这部分原料能否取得进项发票,对企业税负也有影响。
        从今年4月开始,海底捞有步骤地优化供应商的资质。“目前,海底捞北京地区95%的供应商已经取得了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这部分原材料也可以顺利地抵扣。”陈勇说。
        据测算,未来海底捞的增值税税负仍会下降,预计会在2%左右。
        营改增让海底捞“”到的不仅有减税“大礼包”,还有客源。
        陈勇告诉记者,营改增后,海底捞中央工厂的客户明显增多了。海底捞的中央工厂是独立企业,可以为同类餐饮企业供应原材料。“我们的中央工厂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营改增后,很多餐饮企业开始与中央工厂洽谈合作。”陈勇说。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