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博士为汉阴富硒生态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30.11.2018  20:34

本网讯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与我校“农博士在线”栏目对接,拟针对当地富硒生态产业进行升级,为汉阴县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我校研工部老师赵媛媛,资环学院、人发学院和经管学院4位研究生组成科技服务团,根据需求深入汉阴县开展科技服务和调研活动。

汉阴县域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3万亩,辖10镇141个村,总人口31.3万。近年来,汉阴依托富硒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打造富硒有机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为突破口,已构建起“富硒粮油、富硒畜禽、富硒蔬菜、富硒饮品、富硒水产、富硒林果、富硒美食”等7大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富硒有机”已成为汉阴一张亮丽的县域名片。但受限于资源禀赋约束,富硒产业发展仍存在种类繁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的问题。同时,由于耕地资源较少,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等因素,导致富硒农产品产量有限,并且生产成本较高,在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富硒产业的发展。基于当地富硒生态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科技服务团在汉阴县涉及富硒产业的相关乡镇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充分调研,因地制宜发展富硒产业

汉阴县副县长孔德帅是我校人发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2017年毕业后作为选调生到汉阴县工作,在他的陪同下,科技服务团走访了漩涡镇。科技服务团成员发现,在富硒产业发展方面,目前整个汉阴县县域仅32%土地含硒,且存在土地硒分布不均匀、硒含量检测困难、富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扶贫工作方面,孔德帅介绍到:“通过这些年的建设,这里已经通路、通水和通电,基本的生活设施有保障,但这里没有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很低”。针对以上问题,经管学院硕士生姚学超提出建议:吸引科技人才,研究富硒土地。利用已有的企业和高校合作,继续推进,在当地建立工作站,让高校学生、老师等高科技人才可以深入当地,研究富硒土地、如何发展富硒产业、发挥富硒价值;做好土地含硒检测,产品含硒检测,做强做优富硒产品、品牌。利用好含硒土地、集中种植几种产业,为富硒产品提供原料,生产具有当地特色、安全、健康的富硒产品;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富硒产业。利用扶贫基金,自建厂房或者吸引厂商,做富硒产品加工,即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基础、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又能解决留守妇女、有劳动能力人就业问题,给其带来收入;用好政策,为当地富硒产业储备、提供人才。对于当地大专生、大学生给予就业优惠,吸引其返乡,为发展富硒产业、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

实地培训,科技引领富升级硒产业

基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资环学院博士生朱燕云在汉阴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向当地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富硒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开展了富硒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专题讲座。

从硒的功能、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到国内外富硒产业发展,讲座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分析国内外富硒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朱燕云还为当地科技人员讲解了富硒产业开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人体补硒的主要途径、食物中硒的来源、农产品种植补硒的一些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学校目前最新研究成果和可实现精准补硒的纳米硒技术。她指出富硒产业开发需要重点关注富硒农产品、功能食品加工、保健品等新兴产业和大养生产业四个方面,建议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企业-高校-联盟-市场”的发展模式,以进一步使汉阴县的富硒生态产业做大做强,并具备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培训结束后,朱燕云还针对当地企业管理人员在富硒农产品种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持续推动,校地合作支持汉阴发展

培训结束后,科技服务团与孔德帅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调研座谈活动,孔德帅和同学们分享了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并代表汉阴县向科技服务团表示感谢,希望未来能够依托母校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加强双方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交流合作,建立帮扶制度,助力汉阴县农业科技含量提升,深化产业合作与市场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双方还就校地可能开展的校地合作方式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参加此次服务和调研,研究生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科研服务的重要意义,并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后期,“农博士在线”将积极跟踪,推进与汉阴县的合作,为当地富硒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汉阴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