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旅游+"新时代 迈向旅游强国

09.02.2016  16:50

 

      习近平同志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提高,正在进入“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为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催生新业态,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业自身也将极大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我们应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迎接“旅游+”新时代,促进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旅游+”——开启旅游强国大门的钥匙

 

  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业。实际上,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覆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已成为旅游大国。纵观过去30多年的发展,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消费方式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消费方式。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17倍。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28亿人次,增长近70倍。出境旅游1998年为843万人次,而2014年突破一个亿,增长10.8倍。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民生产业和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贡献大幅提高。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测算,2014年,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和引致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9.4%。

 

  然而,旅游业大而不强依然是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一到黄金周、节假日,许多景区景点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难以满足需求。国际旅游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黄金期,也是我国打造旅游强国的黄金期。

 

  “旅游+”是开启旅游强国大门的钥匙。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提升价值、促进共享、提高效率”的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旅游+”有四个鲜明特征:首先,“旅游+”由需求拉动、市场推动,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对接平台。其次,“旅游+”创造价值、放大价值,不是简单机械的“1+1=2”,而是有机融合、化学反应,产生“1+1>2”的效果。第三,旅游是人本经济,“旅游+”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是可以广泛参与、广泛受益、广泛分享的过程,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四,旅游业无边界,“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其对象、内容、方式多种多样且不断拓展丰富。经济社会越发展进步,“旅游+”就越丰富多彩。  “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当前,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旅游+”,我国旅游业将经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过程,进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大变化,向旅游强国稳步迈进。

 

  “旅游+重点行业”——打造新的生活方式

 

  “旅游+重点行业”,包括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提高旅游品质的新载体,同时也将打造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以下列举几例。

 

  旅游+研学,寓学于游。研学旅游或称游学,在中外都有悠久历史。李白、杜甫等文豪的杰作,许多都属游学之作。近年来游学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研学旅游寓学于游、寓学于乐,正在成为青少年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国家旅游局开展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组织成立内地游学联盟,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游,努力推动研学旅游丰富内容、提高层次。

 

  旅游+交通,开辟旅游空间。高铁的开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航空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拓展了旅游空间。目前,我国游客选择自驾游出行的比例已超过70%,庞大的自驾游规模和日益兴起的房车旅游对营地建设产生了巨大需求。适应这一需求,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编制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协调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和丝路沿线、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开发高铁旅游、旅游专列和“东方快车”“新中欧”等铁路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培育低空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链。

 

  旅游+度假,休闲度假游成为新时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休闲度假式的深度游。休闲度假游不以游遍景点为目的,而是在一个地方充分休息、放松,或者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为适应这一旅游方式的新变化,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和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下一步,将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支持景区和城市发展旅游演艺;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

 

  旅游+新型养老,提高老年生活品质。老年旅游市场是新兴旅游市场。针对当前老年人旅游产品少、服务不规范、异地医疗费用结算和商业保险不健全等问题,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中养老旅游项目的支持;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老年旅游需要的商业保险产品,进一步维护好老年人旅游合法权益。 

 

  旅游+健康养生,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方兴未艾,对境外游客有很大吸引力。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城市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走向世界。

 

  旅游+购物,推动旅游商品特色化发展。旅游商品一直是我国旅游要素中的短板。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消费只占24%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为推进我国旅游商品特色化发展,国家旅游局今年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奖赛等,组织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大对旅游商品研发、创意的支持力度。

 

  “旅游+重点领域”——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旅游+”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创业、民间交流等重点领域结合,将在精准扶贫、促进创新创业、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之一。旅游扶贫有利于打破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有利于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为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国家旅游局将开展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推介行动;继续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从2014年到2020年计划培训6000名村官;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旅游+创新创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批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了创业致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人员落户乡村,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的资源优势、旅游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国家旅游局今年推出首批20家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各地正在大力推进旅游+创新创业,支持建设相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努力使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地。

 

  旅游+民间交流,旅游外交显现活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旅游作为推动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地域、国界、阶层、种族、宗教和文明的巨大力量,增进世界各国和不同人群的交流、交往和理解、认同。过去我国国际旅游市场规模较小,很少从大外交的角度来审视出入境旅游。现在我国每年近2.5亿人次的出入境旅游市场,已成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和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抓手。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服务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游客消费需求,努力开创旅游对外开放的新局面。(A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