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将招科幻文学博士 导师称科幻课堂非魔法学院
11月29日,吴岩在与科幻有关的座谈会上发言。
【对话人物】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幻作家。2003年开设科幻文学研究方向,是国内唯一的“科幻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专业课教授。2015年,该研究方向首次招收博士生。
【对话动机】
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热映掀起了一股“科幻风”。与此同时,唯一一所具有“科幻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的北京师范大学,因明年首招该方向的博士而备受瞩目。科幻文学研究什么?神秘的科幻如何在课堂上教授?学习了课程是否就可以创作科幻小说?这群科幻的研究者如何看待中国科幻的现状?
首招博士
大时代的小浪花
新京报:明年北师大招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适合这个研究方向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吴岩:要喜欢科幻。文学基础好,比如批评理论的基础。
新京报:这次招博士生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吴岩:我觉得跟当前科幻受到推崇有关。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地位,在世界上逐渐走向前沿,科技、政治、社会领域人们都期待着未来的更多参与。在这样的时代,科幻文学,面向未来的文学受到推崇,是自然的事情。我们是大时代的小浪花。
新京报:最初设立科幻文学研究方向的初衷是什么?
吴岩:我从16岁进入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度过了差不多大半生的时间。多年来收集到的东西不能自己享用,分享和创新是未来的重要生活目标。
新京报:科幻文学方向的学生学些什么知识?
吴岩:我们有三门课,科幻理论研究、中西科幻比较研究、名著选读,一方面提供领域的现状,一方面提供方法学。有时我也会讲创作,我们也培养出过作家。例如,硕士创作课上的作业,有的同学投给《科幻世界》就发表了。
新京报:但我们的专业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
吴岩:在中国所有的学术型学位都不能培养从业者,只能培养研究者。我们不像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能拿作品获取毕业资格。我们必须写研究论文。创意写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国内有的学校已经展开。我希望我们科幻方向能有创意写作的学位提供给公众。
新京报:创意如何教?
吴岩:在国外,科幻创意教学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中国在很多年里,不相信创作是可以教的。这对中国创意写作的发展是极大的阻碍。中国人相信天才。我们不能否认遗传。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和百分之一灵感构成的。你爱,你就有天才。你勤奋,就有能力作出一定程度的提高。所有这些新的观念,期待中国的创意写作界能够尽快接受。
新京报:明年招的博士生,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这会不会让一些对科幻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有些失望?
吴岩:你可以来从事研究的同时学习写作。你有三年的时间全面浸淫在科幻中,每天都要思考科幻的问题。这样的状态,对任何喜欢科幻的人都应该有吸引力。喜欢写作的人必定会写作。要当作家的人谁也挡不住。
新京报:学生们从你的课堂上收获了什么?
吴岩:人生的经验。耳濡目染这个时代的发展。看到一种文学在中国和世界的演进,所有的一切。
“神秘”领域
研究《三体》粉丝的心智模式
新京报:11年来只招了不到20个硕士生,学生这么少的原因是什么?
吴岩:每个导师只能招这么多,下一步可能会更少。现在国家的教学体制和现实需求是无关的。文学院要发展儿童文学和科幻文学这样的新兴领域。我们期待这个未来尽早到来。
新京报:招生以文学试卷考量,但研究这个方向又最好有理工科知识的积累,这种矛盾如何调和?
吴岩:这个矛盾没办法调和,文学院招硕士生,所有专业都是同一张卷子。
有一年有个清华的学生,本科是理工类,考我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就差1分,当时被王泉根老师发现了,问能不能扩招进来,努力后还是不行。体制不容许破坏。遗憾的是,这个学生的名字后来再没在科幻界找到。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