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招名校招生计划惠及每所初中 优质学位再增三

01.05.2015  12:23

  4月30日,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中招政策。今年,全市共有9.1万人报名参加中考,比去年增加了1600人,有升学资格的考生共有7.5万人,比去年增加3400人。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总规模为86512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56928人,比去年增加三千余人,这3000余个学位全部来自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今年中招,本市新增“市级统筹”招生方式,30所名校“统筹招生”2242人。再算上“名额分配”,今年中招,几乎每所初中都能获得名高中的招生计划,中考生考上名高中的机会大增。

  “三统筹”计划招生2242人

  今年中招,市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统筹方式分为三类:10所优质高中的跨区县招生计划(以下简称“统筹一”);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或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以下简称“统筹二”);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以下简称“统筹三”)。

  “统筹一”招生学校是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的10所优质高中,包括五中、汇文中学、四中、八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这些高中“统筹一”招生计划共368人,除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初中外,其他区县的几乎每所初中校都能分配到1个“统筹一”计划指标。

  “统筹二”招生学校有11所,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华夏女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京西校区等。“统筹二”计划共1464人,除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和立新学校平谷校区(原平谷六中)仅面向本区招生外,其余学校都面向全市招生,每所初中校都能分配到若干“统筹二”指标。

  参与“统筹二”招生的学校将与高校合作,或与高校联合开办艺术素养班,或培养学生瞄准市属高校的“双培”“外培”计划。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华夏女中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培养,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与清华大学美院联合培养。

  “统筹三”招生学校共有9所,包括徐悲鸿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等。“统筹三”计划共410人,除对外经贸大学附中、牛栏山一中和密云二中面向本区招生外,其余学校均面向全市招生。

  “名额分配”比例提至40%

  今年,“名额分配”的比例由去年的30%提高至40%,即优质高中将拿出本校招生计划(不含中外合作班和特殊任务计划)的40%分配到初中校。

  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将“名额分配”计划的一部分分配给本区县优质高中所属初中,另一部分分配给本区县其他初中。今年,全市共有89所优质高中参与“名额分配”,计划达到10028个,投向一般初中校的“名额分配”计划有6552个,投向优质初中校的为3476个。

  具有升学资格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符合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三年正式学籍等条件,可报名参加“名额分配”招生。往届生、外省回京报名考生以及回户籍报考考生和区县教委规定不能参加“名额分配”的初中校的毕业生,不能参加“名额分配”招生。

  市级统筹在名额分配批次录取

  今年,中招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进行,全部采取远程网上录取方式进行。8月下旬,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中学可进行中招补录。

  名额分配录取包括名额分配和市级统筹两部分。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按照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市级统筹计划和初中校分配各类名额数,依据考生招生考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及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如遇招生考试总分相同者,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和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优先录取,然后依次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五个单科成绩仍相同,则按随机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录取。

  报考“统筹一”考生需选择是否服从“统筹一”调剂录取。“统筹一”分配到初中校的名额未完成时,报考“统筹一”志愿学校并服从调剂,且在分配“统筹一”名额的初中校未录取考生中招生考试总分最高的考生,将随机调剂录取到未完成“统筹一”计划的优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