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 特别报道】人效玉 气则刚——优秀共产党员李效玉的先进事迹
编者: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富有北化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闻网开设“北化纪实”栏目。目前,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北化纪实”栏目推出“两学一做•特别报道”。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校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本期“两学一做 特别报道”推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效玉教授事迹报道。
(校记者团 曾思源) 一套功夫茶具摆在办公室前不大的台面上,摆在后面的茶杯许久不用,沾染了些尘灰。“我本身不喝茶,这些都是为客人准备的。”李教授把来访的人统称为客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到访的学者。从教几十年来,李教授见过太多匆匆走过的“客人”:来也是一杯茶,走也是一杯茶。李教授现在做什么、说什么都很平静,喜怒哀乐早就融入到这一樽小小的茶壶里,还有这几十年的匆匆岁月。
气若芳兰,无欲则刚
比起饮茶,李教授更嗜好读书,满柜的书整齐地码好,没有一丝灰尘。“要说作为党员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修养。”李教授说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就如“少说多做”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践行的。很多国内外的企业家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但用李教授的话来说,他不是一个商人,对于名利来说,他的欲望不多;相对于经济效益,他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而对于知识、对于所研究的领域,他却能一口气读完一个热点前沿的所有论文,一个热点研读下来,酣畅淋漓。这种无欲无求,是为了能更好地沉下心来,做一些对得起自己党员身份的事情。有人为功名利禄做科研,有人为个人理想做科研,李教授考虑更多的则是为国家、为社会。
李教授作为阻尼材料研究方向的引领者和负责人,针对社会特殊需求,开展了宽温域、宽频谱、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已经形成十余个定型产品,使我校在部分领域具有了较强影响力。对于这些荣誉,李教授闭口不谈,反而回应得很平淡:“我没有什么个人贡献或者荣誉,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每个党员都会为国竭尽所能,只是他们更低调,我们看不到而已。”
“在我眼中,所有学生都一样”
李教授作为“碳纤维与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我校“水性和特种聚合物”科研团队的负责人,材料学院有机功能材料系的系主任,可谓集众多科研教学头衔于一身。但对李教授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每天看文献之余,李教授都会把每个实验室走上一遍,亲手指导学生做实验。整个十一楼,你都能看见李教授忙碌的身影。有时候一圈下来,能指导二十多个学生。对于所有的学生——无论是硕士、博士、还是刚刚踏入科研道路的本科生,李教授都一视同仁。
“我教学生没有什么区别,我都会把所有的要领告诉他们,其余的都要靠学生们领悟;有任何问题我也会手把手教,不管学生到了哪种层次”。不过,李教授也感慨,二十年下来,师生关系变了很多,以前可能还是“师父”——无论是知识还是积淀上,都有传承;今天,可能更多的年轻老师只把自己当“老师”看。他看过的匆匆过客太多,他希望做学生的指路人,希望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我都想去培养他们的兴趣,热爱生活,热爱科研,真的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创新精神很重要,到现在我也没搞透”
李教授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觉得回馈社会、回馈国家很重要,要思国家之所需。李教授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骄傲:“我们团队做科研,总会去了解社会基本需求,国家需要什么,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再着手去做科研分析。”但是李教授坦言,怎么创新?何为创新?并不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是需要长期摸索和践行的。“我希望所有刚踏入科研之路的青年们,不要只关注热点领域,要从基础做起。”这也是李教授作为实验室这个大家庭的长者,给予的最醒目的建议:不能急于求成!
李教授看过的匆匆过客太多,他不想自己的学生变成那些将茶一饮而尽的人。对于自己,他想变成那一把茶壶,把自己的知识涓涓流向自己的学生们;而对于学生们,则希望他们如那茶杯一般,既能求知若渴,也不会自满溢出……
供稿单位: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