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老年人重返职场意愿强 近半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7日电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仍有精力和意愿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一项有关银发族就业的调查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这些人中,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退休后再就业面临怎样的困境?银发族如何找到合适的机会重返职场?哪些行业对老年人就业最友好?为清晰地呈现老龄群体再就业现状,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面向达到退休年龄的求职者(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进行了访谈与调查,于近日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就性别而言,有更多的男性求职者愿意进入再就业市场(36.46%),比女性高出4.9个百分点。根据调研,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被问及“再就业期间的主要开支”时,日常生活开销(37.7%)、养老储备金(21.3%)、为子女分担压力(18.3%)列为前三大主要负担。现阶段,“生儿养老”传统观念正在改变,有些老人退休之后,主动或被动工作用于补贴子女生活。此外,旅游等娱乐消费(8.3%)以及医疗消费(5.3%)也是老龄就业群体的主要支出方向。
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老龄群体往往倾向于本地就业(拥有工作地的本地户籍)而不是跨城工作。而本地就业最大的优势是早已建立的稳定家庭关系和熟悉的社会网络。报告显示,18.4%老龄求职者处于跨城工作状态,其中有32%和29.6%工作在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等)以及一线城市,还有部分受访者(28.7%)前往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求职就业。
传统线下渠道是老龄群体求职时的主流方式,他(她)们大多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获取工作机会。报告发现,58.3%求职者通过朋友、熟人、亲戚家人的介绍实现再次就业,19.3%求职者会实际到店询问招工需求,10.7%通过本地人才市场和专场招聘会求职就业。同时,主流招聘平台(11.7%)也是退休老人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前程无忧等网络招聘网站不仅为用工企业提供了招聘的窗口,畅通企业和老年人才沟通的渠道,同样为求职的老年人提供了海量信息,将供需进一步匹配起来。梳理网站可以看到,发布招聘需求的岗位包括档案管理员、保洁、财务等均标注着“退休”、“返聘”、“大龄”等字眼。
据调研,老龄群体在退休后选择工作主要依据过往的职业经历与工作技能来确定。报告统计,对于有专业技能的求职者来说,财务会计、技术咨询等岗位(16.3%)和书法老师、摄影师等培训行业(9%)是他们的最多选择。对学历不高但耐心细致的求职者而言,则更多选择从事服务业(41%)和后勤(20%)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保洁人员、城市环卫工、厨师等岗位。
41.3%求职者受到年龄歧视,职场人迎面“延迟退休”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上仍存在歧视老年人再就业的错误认识。现实中,距离实现“老有所为”还有一定距离。
《报告》显示,老龄求职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年龄限制,41.3%的老龄受访者曾因“年纪大”被公司拒之门外。除此之外,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也不可或缺。分别有28%和16.3%的受访者表示精力不够旺盛、没有专业技能是再就业中面临的难题。
根据报告,35.7%的子女对父母再就业表示支持;25.3%子女不想让父母继续工作受累,认为退休后应该歇息;24.7%表示心疼父母;仅有7.3%的后辈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对此,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表示,老年人再就业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用人单位愿意接受老年人,既有成本考虑也有岗位考量。有些岗位年轻人不感兴趣也嫌工资低,对于部分不需高强度体力和复杂技术的岗位,返聘老年员工更是现实选择。(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