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报)中天山及南北缘有望实现找金大突破

20.11.2014  19:04
国土资源报2014年11月10日06版报道截图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薛春纪教授研究提出,新疆西部那拉提山—额尔宾山一带的中天山及南北缘是“亚洲金腰带”在我国西天山的延伸,金成矿要素全,配置好,有望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近出版的《地学前缘》上。 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西天山,沿中天山及南北缘集中产有几十个巨型(金储量250吨以上)、超大型(金储量100~250吨)和大型(金储量20~100吨)金矿床,构成世界上引人注目的巨型金成矿带,即“亚洲金腰带”。 为什么能在这个东西延伸近2500千米的带状区域形成“亚洲金腰带”?基于什么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作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受何种因素控制又是怎样发生发展?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内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床主要产在中西段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我国新疆西天山新近发现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但缺乏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床发现。“亚洲金腰带”是否向东延伸进入我国新疆西天山?能否和如何在新疆西天山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这些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地质找矿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新疆地矿局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联合对“亚洲金腰带”展开了研究。薛春纪教授研究团队在境内外西天山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和前人成果认识基础上,对成矿动力学背景和地质环境、金矿床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系统类型和关键控制,对接了新疆西天山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构造成矿带。 最新研究认为: 第一,“亚洲金腰带”是中天山及南北缘巨型和世界级金矿集中产出所构成的近东西向世界巨型金成矿带,提尔斯克依洋和土耳其斯坦—南天山洋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亚洲金腰带”基本地球动力学背景,找矿潜力巨大。 第二,“亚洲金腰带”中,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分属造山型和斑岩型等主要成矿系统,“古老地壳+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造山型金成矿关键控制和勘查准则,而“成熟岛弧环境+深源岩浆浅成侵入+叠加复合长期成矿”是斑岩型金成矿关键控制。 西天山“亚洲金腰带”内,重要斑岩型金矿床或矿集区主要出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南部,分别以安达什世界级金矿集区和阿尔马雷克巨型金矿集区为代表。造山型金矿床是西天山“亚洲金腰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矿床数量众多,矿床规模巨大,产于“亚洲金腰带”即中天山及南北缘不同构造位置;金成矿时代分布在两个时期,塔尔迪布拉克左岸金矿床形成于寒武纪,其余金矿床多在晚石炭—早二叠世(或更晚)成矿,前一时期可能与俯冲增生造山过程相关,后一时期与碰撞增生造山过程相联系。 第三,中天山是“亚洲金腰带”的核心,自西而东从乌兹别克斯坦经吉尔吉斯斯坦到我国新疆西天山,具有可对接和贯通性。研究发现,我国新疆那拉提山北缘板块缝合带可与吉尔吉斯斯坦尼古拉耶夫线代表的提尔斯克依洋缝合带对接,那拉提山南缘南天山洋缝合带、吉尔吉斯斯坦阿特巴什—依内切克板块缝合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斯坦洋缝合带三者可对接,大型构造带的可对接性和构造带的贯通性创造了巨型金成矿带连续延伸的地质基础。 研究表明,新疆西部那拉提山—额尔宾山一带的中天山及南北缘,金成矿要素全,配置好,有望实现金矿找矿重大突破。此外,“亚洲金腰带”东西向对比还提示人们,北天山南缘斑岩型金矿找矿突破前景良好。   新闻链接:“亚洲金腰带” 地理上的西天山处在天山造山带西段,东端在托克逊地区与东天山相邻,西端在咸海向北转折与乌拉尔造山带相接,涵盖我国新疆西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北部。在这个区域中部,集中发现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其中不乏巨型和世界级金矿,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卡尔马卡尔金铜矿床、穆龙套金矿床、扎尔米坦金矿床,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金矿床、塔尔迪布拉克左岸金矿床、伊斯坦布尔迪金矿床、恩克塔什金矿床,中国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新疆萨日达拉金矿床、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