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举办 打造人大中共党史学科品牌

15.04.2015  03:38

4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革命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吴付来致欢迎辞。

吴付来副书记代表学校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抗日战争史既是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传统和显著的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通过举办这样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视角,发挥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倾力打造具有中国作风、人大特色的中共党史学科品牌,不断增强和扩大中共党史学科的影响力。

关于近年来抗战史的学术进展。与会学者认为,抗战史分为抗日战争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史,前者尤其是军事史进展缓慢,后者取得较多学术成果。目前,学术界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向主要有:研究旨趣由单纯的军事史、政治史和外交史转向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角开始“眼光向下”,试图站在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和阐释;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国际化。同时,相关学者指出,新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推进抗战研究取得新成果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军事史和政治史仍旧是抗战史的核心问题,不应予以忽视。

关于中国抗战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学者认为,中国抗战是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在面临敌强我弱、外援极少和内部情况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实现两个联盟(国内的国共联盟和国际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抗击日本陆军的大部,延缓日军南进和北侵苏联,大大减轻美苏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起到重大作用。

同时,相关学者指出,学术界应在历史认识交锋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视角,超越党派和阶级的立场,建立符合中国反法西斯大国地位的方法,提升中国抗战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学者认为,国共两党都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日战争确实为国共两党竞争提供机会,抗战领导权问题涉及两党话语权的争夺。学术界不应过分纠结于抗战中两党孰高孰低,应关注共同的历史记忆,关注历史进程中国共两党如何领导抗战,如何组织对日作战,战争和战斗成效如何。只有沉潜于历史史料中,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才能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的进展,探求历史的本质。

关于日本战争罪行和历史记忆。与会学者认为,关于“慰安妇”问题,日本政府文献、日军慰安所文献、吉林省档案馆文献和日军老兵回忆构成历史铁证,相关学者正在推进“慰安妇”申请世界遗产记忆名录,筹建资料馆、陈列馆、纪念馆和网站等相关工作。关于南京大屠杀,中小学教科书、国家公祭与中小学公祭读本和新媒体传播构成中国国家历史教育的重要通道,大屠杀的人数和规模成为学者持续热议的话题。与会学者指出政治外交、学术研究和民众感情三个层面相互交错,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学术界应厘清三个层面,着重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待两国历史问题。

在讨论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抗战领导权、淞沪抗战、豫湘桂战役和抗战老兵参军动机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演讲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副院长辛逸对研讨会学者的学术报告予以高度评价,指出报告在个案细节、研究方法、学术视角和历史记忆等四个方面给人有益启示,充分体现出各位学者在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主持,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日报社等单位和机构的100余位师生、研究者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发挥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整合校内研究资源,并得到中央有关研究单位支持、指导建设的国内首家专注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先后邀请多位抗战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举办抗战前沿讲座,在国内产生良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