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馆掀起文物捐赠热

23.07.2015  11:23

  《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开展半个月,超过10万人次前来参观。更有一批人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去完善这段民族的记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目前已经达成的捐赠协议涉及几十件抗战文物。

  一位到抗战馆参观的老人特意带来了一件特殊的“贺礼”,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一件革命烈士证明书,发放日期是1983年4月20日。

  证书上写明:曾生远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备注里写清,抚恤金是1000斤小米。证书靠左有一栏表格,简单记录着曾生远的生平。他是1892年5月生人,牺牲时47岁。他牺牲的经过被浓缩成20个字——一九三九年二月与日本鬼子在怀来作战时阵亡。

  然而家人的记忆和抗战馆专家的研究,将这段文字还原成壮烈的史实:曾生远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方各庄村人。1938年,他和一个儿子一起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他还被推选为第十五纵队队长。这场暴动撼动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显示了人民的抗日要求和巨大力量,为随后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年,曾生远的队伍行至怀来附近,准备过铁路时,遭到敌人重兵阻击,他被子弹打伤腿部,但仍坚持指挥,后被敌人捉住带回驻地。尽管敌人百般利诱,但曾生远坚贞不屈,不为所动,最后被残忍杀害。他的儿子也在一场战役中牺牲,尸骨无存。

  捐赠者是曾生远的儿媳,叫徐同联。在办理捐赠手续时,抗战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徐同联的丈夫叫曾广富,也曾参加抗日。“当时,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已经牺牲,母亲心里舍不得小儿子,但又咬着牙送他上了战场。”抗战馆工作人员说,“徐同联说家里还有一块丈夫缴获的日本手表,打算过段时间也捐赠给抗战馆。

  两件文物,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实实在在体现着民族的气节,彰显着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情绪。

  记者看到,目前达成意向的捐赠文物中包括皮带、背包等物品,类似的展品在展厅里已经可以看到。为何还要继续入藏?抗战馆工作人员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件文物体现的历史事件也并不相同。这些看似普通,甚至雷同的文物交织起来,组成的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抗战历史。”(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冕)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