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0年年均增长18%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30日电 (记者 杜燕)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1978年完成22.6亿元,2017年完成近9000亿元,年均增长18%。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投资建设在改变北京市城市面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确定,城市建设从快速扩张转入平稳推进期,全市投资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转变。
投资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1978年完成22.6亿元,2017年完成近90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第一个十年(1978-1987年)年均增长20.8%,第二个十年(1988-1997年)年均增长21.7%,第三个十年(1998-2007年)年均增长14.5%,第四个十年(2008-2017年)年均增长9.2%,逐步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投资结构改善,引导产业结构优化
投资结构改善引导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按照中央宏观战略部署,在不断扩大投资总量、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引导优化产业结构。三大产业投资规模由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6.3:48.4:45.3调整为2017年的1.1:10:88.9。“三二一”的产业投资格局不断巩固,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
工业投资减量提质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1978-2017年,北京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年均增长12.9%,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4%。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城市定位的调整,一方面,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7.4%降为2017年的2.2%。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12-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91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提高至22.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市以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现代生物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以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发展。
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提升经济活力
40年来,北京市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发展,累计完成投资7.9万亿元,年均增长20.1%,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前20年(1978-199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教育业投资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22.8%和27.6%,分别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9个和5.7个百分点。
1998年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成为带动第三产业主力军,1998年到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18.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到1/3提高到2011年的超过5成。
2012年以来,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投资增长加快,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活力。2012-2017年,信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租商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10%。(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