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丨 “科技兴农助力精准扶贫”在行动——动科学院2020年暑期开展科技帮扶脱贫攻坚实践活动纪实
本网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暑假期间,在社会服务处统一协调下,动科学院党委按照“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思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长,科技兴农助力精准扶贫,积极推进疫情期间定点扶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相继在西藏、贵州、云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贫困地区开展猪、牛、羊、家禽等方面的科技咨询、培训、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
西藏科技帮扶 助力精准扶贫
8月7日至8月17日,学院院长呙于明、副院长邹东云、院研究生管理科科长陈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张浩教授和张博老师一行再赴西藏,与定点帮扶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落实双方去年商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乡村扶贫等方面工作,同时商讨了为帮扶点察隅县贫困村察瓦龙乡格布村开展党建、科技帮扶和物资援助工作。当得知察隅县察瓦龙乡格布村村民因为夏天无法吃新鲜的饭菜而经常闹肚子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呙于明教授与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苗彦军教授商议为格布村36户村民每户援赠一台冰箱,让村民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为格布村脱贫攻坚工作助一臂之力。呙于明院长表示:服务三农工作是我们动科人应尽的义务,助力脱贫攻坚更是学院全体师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藏期间,呙于明一行分别到巴宜区银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百巴藏香猪养殖基地、南江农牧科技发展公司的生态鸡繁育养殖基地、尼木县德青源原种藏鸡养殖基地,现场进行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送科技到企业,送温暖到农户,以科技帮扶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云贵畜牧产业专项调研 落实学校定点科技帮扶
8月30日至9月4日,应镇康县委县政府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邀请,在学校社会服务处统一协助安排下,学院组织猪遗传育种专家刘剑锋教授、高原畜禽资源开发利用专家张浩教授、家禽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袁建敏教授、肉牛营养专家吴浩副教授及社会服务处杜雨朔老师等组成畜牧产业帮扶专项调研工作小组,由学院负责社会服务工作的邹东云副院长带队,先后前往云南镇康县和贵州大学沿河县帮扶点开展畜牧产业发展工作调研和科技咨询帮扶工作。
8月30日,专家团队在贵州调研考察期间,呙于明院长从学校三亚研究院专程赶到贵州大学,与贵大动科学院班子成员及学科带头人共同商议落实双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等事宜。
8月31至9月1日,专家团队在贵州沿河县调研考察贵州白山羊养殖基地,了解了当地畜牧产业状况和技术需求,专家组成员分别与当地羊、牛、家禽、猪产业技术负责人对接,建立了技术帮扶微信群,随时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
8月10日至15日,赵兴波教授在贵州毕节市开展“推动毕节市绿色发展,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技术指导和调研工作。15-17日,赵兴波教授又专程赶到贵州纳雍县,指导当地纳雍土鸡产业发展。
9月2日至4日,调研小组赶赴云南镇康县,分别考察了邦东村肉牛养殖合作社、蟒蛇山土鸡养殖基地和军弄生猪养殖场,并与当地畜牧产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技术沟通和指导。专家们深入了解镇康县养殖基地情况,对县里猪、牛、羊、家禽等存栏量、养殖现状、饲养管理、防疫等一系列技术方面充分了解。并针对当地畜牧业存在着养殖、管理技术缺乏;规模化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经验欠缺;产业链条不健全;生产规模有限;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薄弱、人才短缺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案。
专家小组组长刘剑锋教授在调研中提出:为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在镇康县建立的教授工作站,多派人员到当地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或者培训等相关工作,通过“农博士在线”等方式派遣一些科研人员或者研究生到镇康县开展科技活动;建议校县双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科研人员或研究生在镇康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建立学校关于镇康畜牧产业振兴人才专项,支持镇康畜牧产业发展,解决人才短缺矛盾,打造新型产业帮扶模式。
专家团队对发展镇康县畜牧产业的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镇康县县委书记董万春在接见学校专家团队时,再次感谢中国农大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中国农大科技人员多到镇康这个边疆小县,支持镇康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8月10日至13日,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系主任、蛋鸡岗位专家马秋刚教授和团队成员张建云教授赴云南迪庆州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专家们围绕尼西藏鸡健康养殖开展调研,并就饲料原料质量保障、饲料加工设备保养调试、种鸡上笼高效繁育、优质鸡肉鸡蛋散养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指导,赠送了饲料方面的专著《霉菌毒素污染控制与生物降解技术》,还和迪庆州农业主管人员及森吉尼达公司技术人员座谈通过标准体系建设保护和发展“尼西藏鸡”这一地方优质品牌资源,推动当地产业扶贫。
专家团队还对当地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有毒有害因子风险排查、蛋品质量检测等项目作了免费检测分析,并提出了分析报告。马秋刚教授在当地产业扶贫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并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三区三州”云南专家技术服务团2020年主要工作。
科技培训入六省 推动畜牧科技应用
7月15至16日,学院肉羊岗位专家罗海玲教授在青海省西宁市根据对“三州三区”国家级贫困区青海河南县主要畜种-欧拉羊研究结果做“基于欧拉羊羊肉品质与风味特点的发展战略思考”培训专题报告,提出在保证欧拉羊羊肉品质与风味特点原则下,以生态保护,绿色/有机及营养健康为中心,适度体重,协同提升产量和质量等观点。8月30日至9月2日,罗海玲教授又前往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为“一县一业”(肉羊)发展做了“羊肉生产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与控制关键节点解析”专题辅导报告,分析妊娠、哺乳、育肥、运输、屠宰、贮存、包装等节点保值增效的技术。并对当地企业屠宰场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8月4日至8月9日,学院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秦应和教授,马不停蹄先后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海原县宁夏千峰兔业有限公司、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翁麻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地,考察调研高山农户养兔及畜牧业发展情况。秦应和教授针对这些地区养殖基础、养殖模式等,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经验,对该地区发展兔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看法和建议,对于存在养殖模式相对落后,饲料单一等问题,并建议这些地区采取季节性繁殖、春夏秋扩展养殖规模,适当补充精料等措施,提高养殖效率,进一步增加养兔收益。
8月27日至28日,孟庆翔教授、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周振明副教授、团队成员吴浩副教授以及经济管理学院王玉斌副研究员一行深入山西省灵丘县和怀仁市科技帮扶当地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高端论坛”上,周振明就当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向企业养殖管理人员进行讲解。他提出,要重点整合周围农户土地资源,生产全株玉米青贮,把握好肉牛、肉羊的饲料关,做好育种良种繁育工作,积极寻找销路,实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
8月5日至8月28日,苏华维副教授先后奔赴宁夏西吉县和银川市、四川省大凉山地区(昭觉县、布拖县)开展扶贫调研。他围绕地方肉牛产业技术需求,针对当地肉牛养殖和饲草料资源情况,对地方农技干部和致富能手开展了专题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
8月31日至9月2日,苏华维副教授又赶往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对当地大关县众惠青贮饲料加工厂、大关县琦鑫合作社黄牛育肥基地、大关县琦鑫农产品有限公司牛肉加工厂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技术指导,并就“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云南肉牛产业的机遇”和“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及其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培训。
暑假期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系主任孙东晓教授团队赴黑龙江省尚志县为全省畜牧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开展奶牛遗传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的培训,并先后赴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的8个奶牛场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和繁育技术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系主任吴中红教授组织系里师生到甘肃镇原县开展养兔技术科技帮扶工作。
成果转化落南阳 扶贫鸡变成致富鸡
2020年年初,河南南阳市“三好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代福军冒着疫情风险,在我校校园外马路边,电约学院宁中华教授商谈如何让当地扶贫鸡舍发挥作用,养上鸡还能赚钱。宁中华教授通过分析当地养殖特点和产品销售渠道,推荐饲养节粮蛋鸡,并达成技术服务协议,把南阳市打造成节粮蛋鸡饲养基地,精品鸡蛋高价销售到广东,把空置的扶贫鸡舍改造成种鸡舍,饲养节粮蛋鸡种鸡,在当地孵化、育雏、产蛋。
8月6日,蛋鸡岗位专家宁中华教授一行来到南阳,对当地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传授,现场指导节粮蛋鸡养殖技术,带领社员到养殖水平高的示范场进行参观学习。9月1日,第一批种鸡顺利转到位于社旗县的种鸡场,宁教授又指导研究生对种鸡进行疾病净化,扶贫鸡变成了致富鸡。
动科学院党委书记郭晓旭表示,我院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4人、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及创新团队科学家40余人,还有一大批产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学院将依托这些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探索建立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在推进科技帮扶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科技兴农助力精准扶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中国农大动科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