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清网络毒瘤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13.09.2016  22:46
  教师节来临,在感谢人民教师辛勤劳作的同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应该把目光放在教师们辛勤付出的对象,青少年身上。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网络年代。网络在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带来不可抹杀的巨大效能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很难与网络“绝缘”。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平台,一方面也成为侵蚀孩子心灵的“毒素”。不正确地使用网络会对学生的人格、认知、道德情感等均具有负面影响。

  网络空间中,因它具有获得性、虚拟匿名性、体验性、个人自主性、缺乏责任性、网上交往的自由、平等性等得以充分的强化的同时,交往中必要的规范约束、道德意识却得到弱化。这种网上交往与真实社会交往不同,极易形成“人机热”而“人际冷”,伦理道德在网络交往中缺乏约束,再加之网上的信息良莠不分,有害信息泛滥其中。“这些网上非学术信息中大约有47%与色情有关。”青少年在网上通常受到三种困惑:一威胁二色情三游戏。尤其是色情内容,这些色情信息对于纯真的青少年好奇心的趋使下产生探求模仿的同时,导致道德观念的混乱,对品德心理的建构无疑造成负面影响。而一组大数据表明39岁以下的网民占约82%,高中以下学历网民约占78%,移动互联网网民平均每天触手机屏104分钟。这说明手机、平板等网络终端是青少年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网络低俗之风,受害最重最深的还是少年儿童。网络平台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不少少年儿童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历年破获的网络色情案件显示,在网上浏览色情影视及其他色情信息的主要是青少年。统计数据显示,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部分曾经受到网络色情等内容的诱惑。迷恋网络色情对少儿最直接的影响是荒废了他们的学业,扭曲其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色情网站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长期接受这些不良信息,会对少儿身心塑造产生破坏性影响。

  如何维护网络安全,还少年儿童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应该包括良好有序、绿色共享的、适于青少年的网络环境。一是呼吁人大对青少年互联网保护进行立法,尽快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从立法高度保护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二是加大对网络文化市场的规范、监管和引导,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管理,评选推荐适合少年儿童的优秀网站等;三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扩大深化教育部门推行经典阅读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