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专项打击非法集资 17行业有“涉非”风险
新京报讯 (记者何光)6月15日,市打非办公布了6种非法集资新形式,并发布了17个涉非法集资行业风险指引。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6月至7月,将专项打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出现O2O等新模式
在6月15日举行的“2015北京市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培训交流会”上,市打非办公布了假冒民营银行、虚假“养老”产品等新型的非法集资方式。
北京市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霍学文表示,非法集资犯罪手段在不断变化,一些非法集资机构也出现了O2O、传销等新的操作模式,对于在北京做理财产品或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市打非办要求其进行产品登记、信息披露和资金托管。推动行业协会,对金融机构产品开展信息登记工作。
霍学文称,将对在工商部门注册为“银行”但是没有得到银监会审批,即开展银行业务的机构进行排查;以传销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的进行重点整治;对虚假宣传理财产品或摆地摊销售理财产品的机构,进行约谈。
银行职员卖“飞单”涉共同犯罪
同时,对于非法集资的组织者不论层级,只依据犯罪情节轻重来进行打击。对于一些银行职员卖“飞单”(依托所供职银行的便利,向客户私售非本行的理财产品),即使辞职也将以共同犯罪来打击。
霍学文介绍,随着打非工作的深入,群众举报处理机制流程化越来越规范,目前市打非办已接待有关非法集资举报41批1800余人,受理30件,立案15件。
在专项整治期间,将以北京5000家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阵地,通过机构宣传非法集资的危害。
霍学文表示,非法集资有了从原本推销实物或项目,到就是销售虚假的理财产品的新趋势。目前,市打非办将通过聘请社区工作者或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在社区、农村组织上万名金融风险联络员。
六种新型非法集资方式
●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获得或者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虚构借款方,以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资。
●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投资,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以“养老”旗号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资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有“涉非”风险的17行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
●网络借贷平台
●众筹平台
●股权投资
●保险代理
●担保
●投资咨询
●其他新型金融创新及高风险行业
●房地产中介及第三方理财
●电子商务
●典当
●融资租赁
●高新技术企业
●各类涉农互助组织
●养老机构
●民办高校
●小额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