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64户农民成为首批“家庭林场主”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于立霄)自去年8月北京开展家庭林场试点以来,全市已建立家庭林场14家,64户京郊林农成为“家庭林场主”。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的。
去年夏天,市园林绿化局开展家庭林场试点,在保障林地性质不改变、生态效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放开林地经营权,昌平区韩台村成为三个试点之一。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负责家庭林场试点的张文清科长告诉记者,村里一共有180亩林地加入了改革试点,有9户农户参与经营管理。
在一片葱郁的林地下面,100多亩黄岑长势正旺。林场主韩瑞稳说,这100亩黄芩是去年种的,收入上万不是问题。再过一个月,他还要加种80亩。
韩瑞稳的家庭林场还建设了两处林下养殖场,饲养柴鸡1000多只,年产鸡蛋将达5500斤,蜜蜂200箱,预计年产蜂蜜6000斤,年利润可以达到4万元。
在家庭林场试点工作开展以前,村里的集体林由村集体监管,只有一小部分农户种植了核桃、柿子、香椿。但由于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产量一般,再加上市场价格低廉,农户的收入并不高。由于疏于管护,林木长势不佳,杂草丛生。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闫霖介绍,2008年山区生态林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了生态效益促进补偿机制,实行“均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确权确股”到人,每亩给予40元的生态效益补偿。但由于制度还不完善,林农获得了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的利益,却未承担相应的林地管护责任。
现如今,家庭林场经营者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承担起林地管护责任,而且由于林地质量直接关系着林下经济作物的长势,关系着生态休闲旅游的景观效果,林地的养护工作已经由“事不关己”向“主动管护”转变。
张科长告诉记者,2017年,韩台村家庭林场建设将与森林健康经营项目相结合,把试点区域作为重点抚育区。要平整登山步行道5公里,修缮4个休息凉亭,林区内还会开展树木修剪,补植彩叶树种及地被。
闫霖透露,目前全市有1634万亩林地,其中超过八成是生态林,不但起着涵养生态的重要作用,也蕴含着巨大的绿色财富。
家庭林场的建立,推动生态林经营权由集体统一经营,流向农民家庭经营使用,实现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通过签订林地承包合同,林场主可以租用村集体闲置的林地,集合资源优势,实施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林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将会有很大提高,加速林业产业的一体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闫霖称,市园林绿化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家庭林场经营的相关手续,探索建立政策集成机制,并进一步吸纳愿意参与的新家庭林场主。“未来,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郊区农民回村经营林地,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新时期林农。希望北京的森林越来越美,京郊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