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走来的血色平西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外景。 本报记者杨旗 摄
纪念馆内的老帽山六壮士塑像。本报记者杨旗 摄
位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平西抗战将士碑林。
本报记者杨旗 摄
复建后的云居寺南塔(资料片)
房山位于北京西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包括良乡、宛平、房山、昌平等12个县的平西地区便成为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当时的房山,成了前沿中的前沿,直接威胁着北平、天津以及平汉铁路等日寇统治中心。
抗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以百花山为中心,在这里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犹如在日寇的肋部插上一把尖刀,留下了一些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和感人故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京西的崇山峻岭之间,探访抗战遗存,回忆曾经的烽火岁月。
纪念馆:记录平西峥嵘岁月
记者驱车从市区沿京昆高速一路向西南,沿拒马河驶入深山,追溯历史的脚步也在不断地加快。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是此次探访的第一站。该馆展出以平西抗战史料为主要内容。
纪念馆坐落于深山腹地十渡景区的青山绿水之间,她犹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在深山腹地显得格外醒目。许多到访的参观者,大都前来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洗礼。馆里众多的文物、照片资料讲述了平西人民光荣的斗争历程,包括日寇侵华·救亡兴起、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等5部分,有图片约370幅、大幅油画4幅、文物268件。
纪念馆大门外的大块石头上“铭记国耻 发愤图强”八个红色字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灰色主体建筑上的11个鎏金大字“平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曾经领导平西根据地斗争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将军生前亲笔题写。
跟随讲解员,配以图文,平西抗战岁月仿佛再演:1937年8月18日,因17日夜中国守军袭击侵占良乡城的日军,砍杀日军数十名,日军疯狂报复,杀城内无辜百姓数十人……9月5日至17日,日军践踏定府辛庄,连续三日烧杀,杀死无辜百姓60余人……这一连串的暴行虽是略述,却仍可看出血腥屠杀让平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压迫之下必有抗争。1938年前,平西地区有不少自发组织的抗日部队,其中以“国民抗日军”发展最为迅速。这年春,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创建冀热察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先后派出邓华支队、宋时轮支队进入平西,并于1939年派萧克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建立抗日政权,组织当地抗日武装,平西抗日根据地由此诞生,范围最广时包括良乡、宛平、房山、昌平、涿县、涞水、蔚县等12县。
文物:每件背后都有故事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日军调集重兵,对平西抗日根据地一次又一次疯狂“扫荡”,但平西抗日根据地却始终巍然屹立,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展馆二楼展区,记录的便是平西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斗争历程。《挺进报》第一任社长张志祥用过的公文包、战士郑玉的退伍证及手章、马文亮烈士的光荣纪念证……这些文物背后,都有着一段难忘的故事。
在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前,一些参观者驻足良久。“抗日模范村”几个字标于旗帜之上,是八路军授予十渡镇马安村的。讲解员讲述了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1943年春,日军下乡扫荡。其中一个约10人的小分队,在十渡镇的村庄进行了一番烧杀抢掠后,便留守在西庄村,长达一个多月。离该村不远的马安村的十几名民兵,趁敌人守备松懈之时,连夜袭击了这伙鬼子,将他们赶出根据地,使鬼子龟缩于张坊镇据点的炮楼之中。根据地得知此事后,便专门为该村颁发了锦旗,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
“步枪打飞机”“一两盐,吃一年”“粒粒黄小米颗颗安国心”“陈喜富舍身护资”“一罐黑豆送部队”……一个个质朴感人的故事,讲述着军民同心抗战的艰苦卓绝。为方便游客记忆,馆内对其中一些故事分别搭建了实景模拟,如老帽山六战士的雕塑、步枪打飞机等故事,搭配上抗战时期的枪支、衣物等文物,加以详实的文图史料,形象地讲述背后的故事。
参观纪念馆后,怀着对平西抗日英烈的敬仰,沿着台阶登上展馆背后的龙山,一面党旗矗立在抗日丰碑的小亭旁。据讲解员介绍,抗战时期,龙山上有座龙王庙,抗大冀热察分校曾经在此举行开学仪式,从这里培养出来的军政人才,被输送到全国各地的抗日根据地,成为最后胜利的中流砥柱。
时过境迁,龙山上已经成为已故将军及牺牲烈士的陵园。一座墓碑前的空地上,不知何人在何时已祭放上一束鲜花,表达对前人的思念。环顾四周,郁郁苍苍的松柏,显得格外肃穆,护佑着抗日英烈的精神万古长青。山脚下的一座村庄新居靓丽,十分静谧而又祥和。
老帽山:六壮士跳崖牺牲地
人们都知道抗战期间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烈牺牲的故事,然而,在平西根据地同样有着“老帽山六壮士”跳崖的壮举,但他们的名字至今还不为人知。参观纪念馆期间,记者得知在纪念馆不远处的十渡村,当年“老帽山六壮士”跳崖的见证人齐德付老人还在世,便前往采访,寻找壮士的故事。
老帽山,是十渡村与马安村之间一座险峻的山峰。1943年春天,300多名日伪军从霞云岭一带奔袭十渡。此时,房涞涿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冀中十分区银行、印刷所、兵工厂等机关都驻扎在十渡、西庄等村。紧急时刻,为掩护党政机关及群众撤退,驻扎在此的冀西部队派出一个排,预伏在老帽山,凭天险紧扼住河谷,与日伪军展开战斗。
今年90多岁的齐德付是十渡村青救会负责人,战斗打响时,他已组织村民撤退到老帽山东部山顶,亲眼目睹了老帽山上的战斗场景。“从上午打到快中午的时候,鬼子手里都有掷弹筒、机枪,八路军手里连手榴弹都没有了。我就看见这个排的八路军一部分已经撤退,可有几名战士没来得及撤,被鬼子从后面绕过去打,一直追着往山顶上跑。”齐德付站在自家院门口,指着北面的老帽山回忆说。
这6名八路军战士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面对紧追不放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抱枪纵身跳崖,壮烈牺牲。齐德付当时正组织村民紧急撤离,未亲眼目睹壮士最后跳崖的情景。但当时没撤离的群众两天后就在山下找到了他们的遗体,安葬于附近的铁路大桥北侧,并在山下种了六棵树。据该镇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1984年,山顶上还建了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亭。
记者四处打听、寻找这六棵树,但痕迹已难以辨认,通往山顶的路也难以寻找,攀登困难。去年,“老帽山六壮士”墓被统一安放于平西无名烈士陵园。虽然至今也没人知道这六名烈士的名字和年龄,但他们的壮烈故事却在京西青山间永世传颂。
云居寺:千年古刹的战争劫
位于张坊镇的千年古刹云居寺是记者探访的第三站,这座始建于隋代的寺庙,抗战期间曾在日军轰炸中毁于一旦,直至去年才恢复被炸前95%的规模。
白带山下,在刻有“千年古刹”四个镏金大字的牌楼后面,晨光笼罩着云居寺。顺着中轴线向内走,便能够看到寺的南北有两座辽塔对峙,北塔原名舍利塔。中轴线南面的苍松翠柏之间,一座青石砖塔与北塔遥相呼应,便是南塔。十一层的南塔每层檐角下还挂着铜铃,随着清风拂过,铜铃的叮叮当当声回荡山中。
谁能想到,当年这座巍峨挺拔、雕饰华美的南塔曾被日军的轰炸夷为平地?1939年至1942间,日军先后派飞机到房山侦查八路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并曾出动轰炸机三次空袭云居寺,使该寺变成残垣断壁。残留着孤零零、伤痕累累的山门和北塔,南塔也被夷为平地,仅剩下一个八角形的塔基。
据媒体报道,2009年,南塔在云居寺原址复建。当时,既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建设图纸,唯一的依据就是几张老照片。文物专家前期用5年时间搜集南塔大量资料研究、考古发掘、地质勘探等,经过8次修改研究才定下修复方案。去年9月,南塔修复完工。至此,云居寺恢复到被日军轰炸前的95%左右规模。“山门不倒,寺必重修”。在云居寺的天王殿中,中间的空门上还有许多弹痕,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