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顺利推进

23.08.2016  17:32

 

  近期,我校生物高性能计算平台二期与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我校建成服务生物计算学等多学科科研工作的专业高性能计算平台。

 

 

  当前阶段,我校的高算平台可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提供优秀的并行计算能力,系统理论峰值浮点运算能力达到27.76 TFlops,集群除配备基础的管理节点、存储节点外,还拥有由28台刀片服务器(24核2.4 GHz / 32 G内存)组成的计算节点,这些节点通过集群软件进行调度,以动态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作业的计算需要。另外,集群还配置了机架服务器作为胖节点(48核2.27GHz / 500G内存),以满足部分高内存消耗的作业计算。

 

  我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工作于2010年10月启动,先期建设了具有32个计算节点、峰值浮点运算能力达4.24 TFlops的生物高性能计算平台,服务我校千人计划学者邬荣领教授的计算生物学中心。几年来,为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SCI论文。本次项目生物高性能计算平台二期升级,扩容了23个节点,峰值浮点运算能力提升4倍。同时建设了面向林学、物理、动画多学科服务的高性能计算公共平台,提供14个计算节点,10.88TFlops的峰值浮点运算能力。

 

  新建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于今年1月投入免费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信息中心联合厂商组织了多次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用户熟悉平台的相关操作,并积极跟踪用户的试用效果,妥善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截至日前,平台已平稳运行近6个多月,为生物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团队等9个科研团队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计算服务,用户数据量达3.6TB,作业提交总数达8680个(高峰时为1300个任务/天),用户使用时间累计达35万核小时。据了解,有用户通过该平台对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提供的生物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Nr)进行对比,仅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使用普通计算机半年以上的工作量。

 

  据用户反映,高算平台总体运行良好,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运算平台,基于多核CPU的加速计算技术,结合高性能计算环境下高效率软件包的使用,将计算时间由原来的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高算平台的性能极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的完成效率,成果产出率也比传统科研要高很多。

 

  据悉,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推广与应用,为更多学科、更多师生服务,更好的发挥该平台在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我校科研水平提升与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A15)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