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11.11.2015  18:44

  11月8日,我校召开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主任委员徐安龙校长、副主任委员谷晓红副校长出席了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我校专家方廷钰、高学敏、田德禄、郭维琴、孙颖立、金哲、王天芳、马燕冬、于天源、刘建平、孙建宁、图娅、季绍良、郝万山、郝玉芳、赵宗江、赵吉平、黄炜、陈明、刘春生、王庆甫、张永涛、闫永红、程薇等教授以及2名学生代表出席,各二级教学单位主管教学副院长、教育处长及教务处相关科室负责人列席。会议由谷晓红副校长主持。

  本次会议主要审定2015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共11个专业,包括:中医学专业5年制、中医学专业5+3、中医学专业9年制、中药学专业4年制、中药学专业4+2、中药学专业4+4、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护理学专业、法学专业、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徐安龙校长指出,中医药高等教育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成绩辉煌,证明了我国坚持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正确性。对于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他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如何开创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中医作为中医药的首善之府,应勇于探索与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遵循中医药教育基本规律,又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体化差异,在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意见中要有宽和严的不同要求,做到“为天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第二,秉承“更加经典,更加现代”的办学理念。今年,我校首次实行中医经典分级考试,这是重视中医经典教学的充分体现。此外,还有更多手法、针法等中医特色经典疗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值得重视。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与时俱进的大学,要具有博大的胸怀与历史的担当。第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要做到刚柔并济。既要严格各种考核标准与制度,又要给予学生柔性的施展空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徐校长最后强调,北京中医药大学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为工作精神,以“走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工作方式,在中医药高等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中不断求新与发展。

  会上,各二级学院的主管教学院长、教育处长分别汇报了各自所在学院2015年本专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及情况。专家们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充分肯定了我校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成果,并从顶层设计与具体细节两个方面为各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最后,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到会委员表决通过了11个专业、新修的培养方案。

  谷晓红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对2015年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次培养方案是基于前期大量校内外调研的基础进行,其中不仅包括了校内各学科教师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意见,同时也吸取了已毕业学生建议,还采纳了用人单位对于往届学生培养质量中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内容。在教务处协调与组织下,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各方面专家进行多次专题论证,现已通过五上五下的研讨。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充分考虑了学生人文素养、经典理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她指出,学校在新的形式下对于本专科人才培养应该更加重视,不断凸显“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在更加人文、更加经典的同时,要更加现代,强调“医药融合、医针一体”的中医药特色育人思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医药拔尖人才、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

  针对下一阶段我校教学工作,谷副校长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2015年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将进行最后的完善,需要各二级学院内部要注意将总体培养目标与专业目标进行整合,在课程衔接性与准确度上要进一步完善。第二,要重视各专业培养过程中上下游的衔接与贯通,尤其是中医学专业9年一贯制与卓越5+3,要更加重视基础阶段与临床阶段的紧密衔接。第三,各二级学院之间要进一步加强配合。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