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测控专家:我国飞控能力足以支持火星探测

16.10.2014  12:37
      “我国目前的飞控能力完全能支持火星探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9月26日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同时他表示,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不会只简单重复美国、欧空局以前做过的环绕探测,而会有更深层的考虑。
  李剑表示,深空测控是北京飞控中心的重要任务。随着佳木斯66米深空站、喀什35米深空站等设施建成,我国已具备上亿公里深空测控的能力。
  近日,印度“曼加里安”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并传回火星大气层照片,在亚洲国家的“火星竞赛”中一马当先。李剑表示,跟印度相比,我国的航天器设计能力远远高出。现在没有开展火星探测,是出于国家航天发展战略的考量。
  此前我国曾实施过火星探测计划。2011年11月8日,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发射。但“福布斯-土壤”未能按计划变轨,此次任务以失败告终。“看来还是得靠自己。用自己的火箭发射、用自己的航天器飞到火星,这是早晚的事。”李剑说,“目前相关计划已在论证之中”。
  去年12月,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软着陆,下一步探月任务将实施月面采样返回。李剑表示,随着这些工程成功实施,许多技术可以沿用到火星探测中。“与月球不同的是,火星有大气层,因此降落是不仅能用反推发动机,还可以使用降落伞。”他说。(记者 付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