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的变与不变

27.01.2015  21:37

建筑学院2009级博士生 袁晓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建筑学院的博士毕业生袁晓辉,很荣幸有机会作为本届毕业生代表在此分享毕业之际的一点感悟。

  站在毕业的节点,回首五年半的读博时光,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又很慢。当为选题不够聚焦而发愁,当为文献读不明白而心忧,当调研被拒之门外而挠头,当论文写不下去而独上高楼,当看到导师不满意的神情而浑身发抖,真的好希望时间能赶快跳到博士论文完成之时;而当投稿的截止时间临近,当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当参赛论文在专业会议上得到了专家肯定,当博士论文写到最后才渐入佳境领悟到了新的层次,当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又好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常常会幻想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那笑开花的神情,然而,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真的听到那句“建议授予该同学工学博士学位”时,心情却很平静,而且竟体会到一种莫名的空虚。我想,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如此长时间专注而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再也没有机会忐忑地站在导师身后,看他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论文。不禁伤感,我真的就要告别这五年多有笑有泪的时光?告别这个朝夕相伴的园子了吗?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园子的模样,习惯了她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和每一次的日落,直到毕业回首,才发现她也一直在用无声的方式在变化中陪伴我们一同成长。不知何时起,图书馆的窗外已能看到扩建部分的轮廓,曾经的东区浴室已悄然变身拔地而起的苏世民学院,以包子而闻名遐迩的清芬园正在孕育新的吃货天堂。能不能让我们再停留一段时间,让我们把这个园子的过去再次回忆,把她的变化一同记在心间?

  带着这些不舍,我们即将开始新的征程,独自仗剑走天涯。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准备好了吗?面对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面对肩上陡然增加的作为一名清华毕业生的责任感,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信息快速交互产生的时空压缩让变化来得比以往更加剧烈。无论是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还是中国踏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无论是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还是我们被新技术重塑的生活,都显示出变革为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大活力,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朋友们分享的成功故事所冲击,隔天就会听到谁谁年纪轻轻创业了,谁谁当上CEO了,谁谁嫁给高富帅了,谁谁迎娶白富美了,谁谁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已然人生赢家了。我们会担心错过了机遇,会担心跑不过时间,会担心做错了选择,会犹豫到底该成为变化的一部分,打破传统的束缚,在不确定中寻找新的可能性?还是该冷眼旁观,巩固自己曾经学到的一切,向纵深发展?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不变的究竟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我们在这个园子中学到的立身之本?哪些东西虽历经时间的考验,却永不褪色?

  我想,不变的会是我们的初心。最开始时心中坚信的方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人为善的态度,多为他人考虑的热情,让祖国和世界变得更好的期待。或者,还有心底中珍藏多年的奇奇怪怪的梦想,它们都不会变。那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最最宝贵的东西,会是未来在迷茫时帮助我们做出选择的锦囊。

  不变的会是学习的态度。我们将在工作中面对愈发丰富的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面对思想的跨界融合,要想在竞争中坚持初心,坚持更多地为人类进步做贡献,就尤其需要持续学习的态度。也许,这颗不变的学习的心,会让我们晚一点听到子女的这句话:妈妈,你out了。

  不变的会是对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追求。人云亦云之时,经受考验之时,我们是该随波逐流,随缘顺势,还是该顶住压力,坚持信念,都需要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指引。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在权威与诱惑面前依然固守真我,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那会是值得我们一生追寻的方向。

  不变的还会是这个园子所赋予我们的一切。那些读过的文献,做过的实验,挥洒的汗水,流过的眼泪,都将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不变基石;那听涛的油泼面、紫荆的麻辣香锅、桃李的夜宵、小桥的烧烤都将成为记忆中永恒的味道;那一二九的红脸蛋儿、阳光彩跑中的快乐坚持都定格成为记忆中的经典图画;那一句“行胜于言”将成为我们一生受用的品质;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将永久地成为与我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会用不变的初心来回报母校的培育。让她能够看到更多的儿女在中华大地挥洒才情,追求卓越;让她看到我们在变与不变的选择中为小家,为大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让她在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之时,还能够想起,曾经有我们这样一群人,在最好的年华遇到她,也在毕业后的每一个日子用实际行动回报她,感激她。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亲爱的老师快乐健康;祝福一同踏上新征程的兄弟姐妹永葆初心;祝福我们的亲友生活幸福;祝福我们永远深爱的清华园青春永驻!

  我的发言完毕,再次感谢大家!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