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博物馆2016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21.09.2016  21:41

  有“团圆、和谐、丰收”等深厚文化内涵的中秋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为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丰富群众节日生活,2016年9月14日北京民俗博物馆以以“月圆中秋 情暖朝阳”为主题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此次活动由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办,北京民俗博物馆承办,通过中秋场景营造、中秋习俗体验、中秋内涵溯源、非遗文化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关照不同社会群体,传递温暖正能量,在突出文化特色的同时为传统节日赋予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
  (一)拜月场景复原、兔儿爷、打月饼感悟老北京传统中秋节俗
  “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兔儿爷可谓是北京中秋节的形象大使。近年来,东岳庙的兔儿爷山更是成为北京中秋的一景,到东岳庙的兔儿爷山上请兔儿爷逐渐成为很多北京人的习惯。花团锦簇,色彩烂漫的兔儿爷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生动可爱的兔儿爷、兔奶奶,也将节令的特色烘托得更加鲜明。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之余,还不忘从兔爷山上请下一只回家把玩。
  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最典型的中秋节标志物,也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令食品。过去人们除了去饼铺里购买,更多家庭会亲手制作。因制作时,月饼和模具粘得很紧,所以要敲打模具使月饼掉出来,称之为“打月饼”。虽然现在人们可以轻易购买到更多种类和口味的月饼,却再难感受到过去制作月饼的乐趣。今年的中秋,游客们在博物馆里一偿此憾。在月饼制作的体验区,有充满了好奇的孩子,有年纪大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父母,揉面、包馅、入模、“”月饼、烘烤……游客们兴致勃勃的体验着制作月饼的全过程。不少游客表示,重要的不是月饼,而是制作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情意和真正的节日味道。
  祭月、拜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民俗事象。过去民间都会在自家庭院进行祭拜。北京民俗博物馆按照老北京传统习俗,将过去民间的拜月场景进行了复原陈列,观众们在复原的场景中了解旧俗,体验感悟北京传统拜月礼仪,祝福祈愿。
  (二)知识讲座、灯谜竞猜、经典诵读品味中秋内涵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它以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为中心内涵,不仅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还有着以数量众多、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为文化根基的浪漫艺术氛围。中秋节当天在安贞社区的《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内涵》讲座吸引了社区的众多听众,老师通过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秋节的起源、节日元素、节俗文化内涵娓娓道来,获得在场的阵阵掌声;博物馆与北京灯谜协会合作组织的“浓情中秋﹒猜谜赏月”活动则通过另一种活泼有趣的方式,让游客们在体验传统的节庆娱乐活动的同时,对中秋节的习俗、北京方言的诙谐幽默有了新的体会;而“传承经典诵中秋”诵读活动,选择以忆中秋盼团圆为主题的名篇佳作,在诵读诗词的郎朗吟诵中,品味经典诗词魅力,感悟团圆和谐、爱国思乡的文化理念。
  (三)传统民间工艺展演展现非遗魅力
  北京传统民间工艺种类众多,题材丰富。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这些绝活绝技的魅力,北京民俗博物馆邀请了泥塑、剪纸、编织、面塑、豆塑、风筝等多位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及代表作品,为了更应景儿,不少工艺家们还专门创作了与中秋主题相关的作品。
  在现场,工艺家们亮出绝活儿,游客们也是边听工艺家们的讲解边动手,体验制作过程。尤其是制作兔儿爷的现场,人气最旺。很多游客是第一次现场观看兔儿爷的制作过程,即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最简单的描摹上色,真正操作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所以当看着自己描摹的兔儿爷“新鲜出炉”时,游客们显得格外兴奋。就在这样的一笔一画中,这些精美的民间技艺随着有趣的体验过程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他们难忘的节日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更好的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在此次活动中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应社区要求与安贞社区合作,通过邀请民间花会展、传统民间手工艺家现场表演、节令食品品尝、中秋知识讲座等画兔爷、风筝制作等手工艺体验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节日生活,也让传统文化在民众参与中获得实际传承;而与社会机构育灵童教育集团的合作,将太极拳表演、书画表演、经典诗词吟诵、民俗舞蹈表演、中秋习俗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纳入全馆活动中,丰富了活动内容。国学体验机等设备的启用也让活动更加新颖有趣,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
  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的精品文化项目,今年的中秋节活动在内容上更加注重百姓的实际文化需求,在节日的娱乐性、体验性和公共性方面进行拓展,同时不断尝试新方法“主动出击”,积极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从实际效果看,尽管主题活动日当天是工作日,仍吸引了千余名游客的参与,社区的活动也得到了群众积极回应和热情参与。游客们反映,他们在这里感到了乐趣,品出了“”味儿。(朝阳区文化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