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年来——林活 山绿 民富
31.05.2017 08:13
本文来源: 林业网
林活 山绿 民富
成都崇州市的林农在林下种植中药材。
游人在成都森林蔬菜基地采摘游憩,实现种植业向一三产业融合跨越。
成都崇州市林地股份合作社外景。
成都彭州市的森林人家。
成都温江区的编艺公园。
成都都江堰市笋用竹基地。
成都温江区的玫瑰苗圃变景区。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伴随着经济发展,在这块不知饥馑的千里沃野上,林业不只是“绿水青山”,还是一座需要唤醒的“金山银山”。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成都林业,也面临着产权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难题。
如何确权、如何流转、如何融资、如何转型?一连串问题亟待解答。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已时不我待。
2014年,成都市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2015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近三年,成都不断探索、完善、提升经营体系、经营机制、财政支林、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工作。结合成都特点,探索出了经营“共营制”、承包“退出制”、流转“入场制”、补贴“普惠制”、流转风险“防控制”以及花木融资的“六制”经验。
林权咋确定
实现集体林权“三权分置”,“两证”给规模经营“定心丸”。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分别确定规模化经营和非林地上林木“身份”。
5月底,花期已经结束,蚕豆大小的核桃露出枝头。趁着清闲,崇州市桤泉镇的种植大户肖建华,一边喝着茶,一边和邻居摆“龙门阵”。
五年前,他流转50亩土地种核桃,如今已经进入丰产期。当时,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自己流转的土地是耕地,根据相关规定耕地上的林木无法办理林权证。而如今,无论是办理贷款,领取补贴,还是将核桃流转出去,他都显得理直气壮:我有产权证!
产权亟待明确。集体林确权颁证后,规模经营已成定局,大户、业主的经营权咋确定?特别是对于温江、郫都等平原区,在非林地上营造的林木,又该如何确权?
随着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全面铺开,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改革同时启动。特别是经济林木(果)权证,首次给非林地上的林木“上户口”。
林权流转通道全面打开。在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基础之上,成都市先行先试。为鼓励集体林权入场交易,成都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林权流转体系,建立了网络竞拍制度,出台了集体林权入场交易的优惠举措,规范了流转,形成了完整的林权流转“入场制”。为调动社会主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成都还探索了补贴“普惠制”,即公共财政投入资金按照“保护性补助+发展性补贴”的方式实施政策引导,建立林业补贴普惠制。
流转风险有效控制。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避免成交价与林权实际价值相去甚远、纠纷不断?
针对集体林权碎片化、信息不对称、流转风险较大等问题,成都探索出了流转风险“防控制”,即采取事前协商、评估推介、村民委托等程序,开展林权预流转和林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建立林地流转适度规模及流转风险防控机制。
经营模式迅速改变。明产权明责任,也为流转双方吃下“定心丸”。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都全市已建成2000亩以上的特色精品园10个,500亩以上的综合示范园区45个,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94家,培育特色地域品牌45个。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集体林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率达25%。2016年农民全年人均林业收入超过2700元,增长11.6%。
数据点击:
截至今年4月底,成都全市已累计颁发林地经营权流转证275本,涉及林地8.64万亩;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1189本,涉及土地12.95万亩;建立林权流转网点193个,实现了涉林乡镇全覆盖。
借助覆盖各乡镇的平台信息员,收集和听取林农的流转意向和信息,打通林权流转交易服务“最后一公里”。
林权咋融资
“三权分置”和“两证”明确标的物,配套体系降风险。建立资产评估、资产处置及配套体系,林权抵押贷款轻装上阵。
“两百万元贷款即将入账!”5月9日上午,得知消息后,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编艺大师吴建国喜上眉梢。
吴建国的苗圃近三年没有盈利。但他仍充满信心:转型资金有了。方向,是要把苗圃改成编艺公园;资金,就是指几天前,他接到温江花乡农盟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金融事业部经理高阳的通知——抵押贷款已经办妥。
四川苗木看温江,温江苗木看寿安。但过去的三年,传统的花卉产业,经历了一次触底之旅:一株五年生桂花,只能卖到100元。移栽过程中,一个工人日工资超过100元,挖掘机日消耗200元。一天下来,销售100株桂花的利润,买不了一斤车厘子。
摆在面前的是:转型才能盘活资源,盘活才能更好转型。确了权,拿了证,就要盘活林子。盘活的手段是抵押贷款,重点是价格评估,难关是风险把控。
降低风险势在必行。早在2012年就已成立的花乡农盟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发现,温江花农把大部分资金投入苗圃中,市场下行之下,资产很难变成资本。
一场事关林木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改革就此启动。温江区、郫都区等地,借助覆盖至乡镇及重点村社的流转平台,确定专门贷款金融机构、抵押办理机构、监管机构和处置机构,为涉林金融筑起一道“防火墙”。
具体流程为:在农户将苗木抵押前,邀请村镇、专家组、银行、处置单位到场,专家组负责估值,避免抵押物价值与实际贷款额出现巨大偏差;村镇负责监督全流程;处置单位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在各方确认无误后,抵押贷款才算办理成功。贷款及偿还期间,监管机构负责对花卉苗木的监管,直到贷款全部偿还完毕。
苗木能贷多少款?农户无法偿还怎么办?处置机构自有后招:依托全国联网的花卉苗木销售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分析苗木的市场走势、销售热点区域,以评估放贷总额和处置流向。
在温江,为确保农户的再生产能力,明确抵押物不得超过农户总资产的80%,“预留20%—30%,保证流动性和农户自身的造血功能。”
自此,成都找到一条林权抵押贷款的突破口:利用确权颁证成果,激活林地经营权和林木价值。同时,依托评估体系、处置体系,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为破解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防控难等难题作出了探索。
数据点击:
2016年,成都新增林权抵押贷款7.1亿元,带动3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林地咋经营
职业经理人出任“CEO”,农户可入股。选聘职业经理人,推进林业经营专业化。同时,农户也可以用出租的方式选择退出,进而实现林地规模化经营。
确了权,融了资,林地该咋经营?每隔两三天,杨忠都会开着越野车,在山路上看看林下中药的长势。两年前,他成为崇州市鸡冠山乡鞍子河社区宏益林地股份合作社的“CEO”。这个头衔有个更为专业的称谓“林业职业经理人”。
2015年,鞍子河社区31位入社农户按照林地面积入股。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却很现实:没有人知道合作社未来经营方向是什么?
倒腾过林产品、自学过林下种养技术的杨忠作为“职业经理人”进入社员们的视野。在许下5年后每亩林地收入过3000元的诺言后,杨忠最终成功竞聘理事长。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两年来,杨忠规划了观光游览区、林下种养区等,效益初步显现。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是杨忠不敢松懈的理由,“只要我做得不好,大家还可以把我选下去。”
已经10年没有管过自家的林地,甚至全家都没怎么回山里的老家,但龙泉驿区万兴乡村民刘芳还能记得,她每年应该获得多少的青苗补贴和林地补偿款额度。
转变正是来自于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2007年,刘芳自愿流转了自家宅基地和林地。退出后,她到城郊经营一家农家乐,原先林地则交给一家公司打造成景区。
实际上,过去两年,成都基本确立了一整套关于集体林地的新型经营体系。围绕解决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问题,成都探索实践“林地股份合作社+林业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林业共营制”,为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子。
新型经营思路探索开启。在龙泉驿区,当地在确权颁证、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林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即承包“退出制”,推进林地规模流转,促进森林资源有效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出一条都市近郊山区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市民、林区变景区的发展路径。
数据点击:
目前,成都已累计认定“林业职业经理人”410人,推动了全市林地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
产业咋转型
抓住“都市林业”这张牌,从卖苗木到卖风景、卖编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的是业态,是思维,更是林业供给侧。
5月9日下午,站在温江区天香玫瑰缘景区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私家车,杨军的笑容凝成了一朵花。
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玫瑰苗圃。经营了几年之后,杨军发现,只能够保持收支平衡。
去年初,在外地考察归来后,杨军决定,把脚下600亩苗圃改成景区:玫瑰情人谷、食用玫瑰、玫瑰油……一二三产业,都有涉足。
从苗圃到景区,杨军脚下的土地变出了“魔术”。如今,开园不到两个月,每天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日纯盈利超过5万元。
“金融只是手段,目的是促进林业产业再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在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眼中,集体林权改革,出发点在于促农增收,落脚点在于产业发展与转型。
转型势在必行。传统的苗木产业市场仍处寒冬;花卉苗木质量、层次不高,附加值偏低。
转型,是向着更精细、产业更融合层次迈进。不是没有方向:川派园艺独树一帜。不是没有潜力:做成编艺后,一株苗木翻着跟头往上涨;靠着成都主城区强大的消费能力,都市园林观光等产业大有可为。
产业融合稳步推进。走进郫都区友爱镇金泰社区,川派盆景博览园的烫金大字醒目异常。去年秋季,在成都市林业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下,60个川派盆景制作户组成合作社,联合建起博览园。既是销售平台,又是展览窗口,还是景区。开园半年来,博览园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参观收入超过50万元。
产业升级加速快跑。作为中国盆景之乡,郫都区的川派盆景久负盛名。一株普通紫薇树,售价不到千元,做成盆景,最高可达10万元。从普通的树木变成盆景,赋予了花木别样的文化与艺术内涵,身价翻倍涨。开园至今,光博览园已经完成盆景销售300盆,销售额同比增加30%。
如今,围绕“都市林业”的核心命题,成都初步制定各区(市、县)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明确生态供给只增不减、涉林产品提质增效,确保“荒坡长叶子,农户涨票子”。
未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之外,成都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核心,围绕5年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目标,重点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等全域增绿行动。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和小游园、绿微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数据点击:
去年,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动下,成都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全省占比超过20%;人均林业收入2700元,居全省前列,实现了“林农涨票子”。
本文来源: 林业网
31.05.2017 08:13
福建林改: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
15年前,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