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郑功成:中国式养老不能只讲“金”丢了“服务”

11.03.2015  11:11

中新网 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王舒)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老人还得不到养老服务。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首任会长郑功成,就“中国式养老”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要将“养老服务”提升到与“养老金”并重的位置,不能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养老金上。

郑功成认为,中国目前对“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偏少,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几乎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更不要说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或居家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在民办养老机构中,又有大量的床位空置或闲置;已有的民间养老服务业投入,均集中在机构养老上,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养老院、老年公寓,与绝大多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是无法获得相应的养老服务的。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业的缺口在95%以上,农村更大。95%以上的老人要在家和社区中养老,家里如果有失能老人,儿女上班都不安心,这就形成一个连锁效应。”郑功成认为政府首先应把“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险”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养老服务是养老金无法替代的,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你需要的服务的。“现在是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龄阶段的越来越多,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郑功成认为目前“养老金”下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低收入老人,身体能力下降,成为子女的负担;二是收入高的老人,到了高龄和失能阶段,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即使拿了高额养老金,也没有享受到养老服务。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在民间办养老院的政策很简单——给你批地扶持、给你按床位一次性补钱,你建的养老院是不是收了老人就不管了。”经过郑功成调研,中国公办的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但民办企业空置40%,让投资的动力机制欠缺,民间资本很少被吸引,最终“养老服务”项目演变为房地产开发。“我们的金融政策没到位,谁愿意给养老院投钱呢?在日本,你要办养老院,要政府财政拿钱不太容易,但是一般金融政策能够解决后顾之忧,长期贷款能拿到40年,政府可以帮你负担改建费用的50%。”郑功成说。

因此,郑功成认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可以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有效制度供给欠缺这三个词来概括。目前,政府对于养老事业的投入总量不足,所投入的资金中仍然是把养老金作为最主要的方向,养老金每年增长,但养老服务仍然被看成是家庭的事情,没有全盘考虑。

我建议政府在养老的投入上应该持续加大,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时兼顾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不可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郑功成在提高养老服务业投入的同时,也要优化结构,要特别加大对那些立足于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投入。在投入对象上,应重点关注失能老年人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政府公共资源引导应当调向重点人群,那就是失能和高龄人群。这是一种优化。”(完)

原文链接:

[中国新闻网]郑功成:中国式养老不能只讲“”丢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