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戏曲《天绿》催泪首演 我校师生深受震撼

22.10.2018  16:36

本网讯 于哲 “碱花漫漫天地暗,苗稀草枯荒无边”“一脚深来一脚浅,一脸盐土一嘴咸”“让天降新绿,地变米粮川”……一句句念白,一声声唱腔,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呈现在舞台上,伴随着戏剧的起承转合,台下观众也随之唏嘘感叹,动容落泪,频频报以热烈掌声。10月20日晚,原创大型舞台戏曲《天绿》在邯郸大剧院首次公开亮相,我校副校长龚元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我校原党委副书记翟志席和我校师生,邯郸市、曲周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1200余人共同观看了演出。

天绿》是为庆祝我校与曲周县合作和曲周实验站建站45周年而专门创作的,以弘扬中国农大“曲周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盐碱荒芜,贫苦落后,是曾经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带着周总理的嘱托,当时北京农业大学以石元春、辛德惠为首的一批青年农业专家,不远千里从京城来到盐碱最严重的曲周张庄村,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盐碱治理的中国经验,奇迹般的把千年老盐碱地变成万亩米粮川,实现了中国农民“吃饱饭”的梦想。改革开放后,张庄人民不忘深恩,集体决定留下四百亩地,作为农大永久的试验田,表达深情厚谊,传承科学精神。全剧塑造了以郑元辛为首的一批舞台艺术形象,热情地讴歌了中国知识分子为中国人的饭碗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为郑元辛这个角色打Call!”演出结束后,研究生蔺瑶瑶挥舞着拳头激动的告诉记者。她为郑元辛所代表的老一辈农大人不忘初心,坚持科学与真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事迹而湿了眼眶。在后老营科技小院已驻扎半年的她说:“作为95后,能够接过‘接力棒’继续前缘,由衷自豪!在科技小院里和农民融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信电学院高振同学表示以传统戏曲的形式展现改土治碱的故事令他耳目一新,他认为青年兴则国家兴!农大学子要为乡村振兴和建成小康社会做一些实事。

沉浸于剧情的不只有年轻的同学们,还有许多农大老师。现年已经82岁曾在曲周实验站工作过的张启刚教授说:“这部剧直击内心,看完后有一种温暖而又庄严的感觉在体内慢慢流淌。”资环学院张涛副教授说:“剧中的布景和唱词都弥漫着一种对于白色的恐怖,盐碱的蔓延无异于‘土地绝症’,老一辈农大教师扎根奉献的不凡壮举,改变了黄淮海平原数百万农民望地兴叹,忍痛抛荒的命运。‘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既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去年入职学校的老师吴杰臣表示要担起新时代的责任,开拓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高度,谱写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诗篇!

一次巨大的精神洗礼!”剧中饰演郑元辛一角的王喜文激动地说,“农大老师艰辛的治碱故事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编剧徐扶民表示这部剧对于曲周人和农大人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共鸣,相信这份跨越北京和曲周的血脉联系会被永远铭记。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江丽动情的说:“我觉得这部剧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热情赞颂了中国农大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奋斗、不畏艰苦、崇尚科学的精神传统,也为新时代农大老师建功立业树立了榜样与标杆!

据了解,演出结束后,相关领导专家和剧目主创人员、演职人员召开了研讨会。专家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天绿》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现实意义,必将是一部经典的精品剧目。(摄影:侯玉峰 任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