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企业不出京将可全国通关

12.10.2015  14:56

  就像银行通存通兑一样,未来两年内,北京的总部企业即便有货物要从青岛港进口,也可以在北京报关。日前,市商务委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后,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

  北京海关改革办主任孙家祥表示,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实现了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通关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的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最快可“当日报关当日放行”。在时间减少的同时,跨关区通关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仅运费一项平均节约三成以上。越来越多的总部企业选择在北京本地申报,享受足不出户办理海关业务的服务。这一通关模式已被推广到全国。今年6月25日,北京海关顺利办理了首票“区区联动”报关通关手续,这标志着全国通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北京企业可以在北京办理全国各地的通关手续。

  “现在我们是以‘区区联动’的方式来实现异地通关的。目前全国有5大区,未来一两年,区的概念将被打破,就像银行通存通兑一样,我在青岛进口,也可以在北京报关。‘区区联动’的未来走向就是全国通关一体化。”孙家祥表示,针对北京地区总部企业云集的特点,未来北京海关将为首都总部企业提供量身打造的通关监管服务,使总部企业可在北京直接办理覆盖全国各口岸的通关手续,建立企业“总担保”、集中汇总纳税等制度,让总部企业享受“一地担保,全国通用”等便利。

  综合试点工作的141项具体任务由55家相关市级单位分工负责。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审批权限将进一步下放。从7月开始,除市商务委批准的外商投资服务业企业由市工商局登记外,本市其他外商投资服务业企业均由市局派驻的工作人员在分局办理登记。登记管辖调整两个月以来,600余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就近登记。这些企业同样要被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市工商局信用处处长祝京涛表示,在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上,已经有55个部门开展了信用信息的归集、应用工作,信息总量已近6000万条。跨部门协作也扩大了这些信息的应用范围,从税收征管、社保登记、报关企业资格审查、购房资格审核、海外人才评审,到反贪案件查办,企业信用信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网站的日均查询量已超过68万次,累计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6.85亿次。

  此外,北京海关在今年5月制定了17项具体措施,将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中关村生物材料进口绿色通道建设,实行一站式通关等。“我们将推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科研教学免税设备共享。”孙家祥说,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两个不同系统,以前不能互相使用对方的免税设备,目前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效果,接下来将探索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开放。(来源:北京日报  京报集团记者:肖丹)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