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释放八大信号
央视网(记者 张志超 杜晓静 报道)3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给2015年全国两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记者招待会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重点改革领域,对一些大问题再次详细阐述,透露了不少新信号。
信号一:“互联网+”是投资新趋势
在回答关于“网店冲击实体店”的提问时,李克强认为,网上网下互动能创造更多的活力、更大的空间。
此外,李克强还提到,最近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事实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信号二:进一步简政放权 激发民间活力
“简证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李克强在回答记者关于简政放权改革的问题时表示,改革确实很疼,而且在加深,面还会扩大,“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李克强认为,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去年我国经济速度放缓,但是就业不减反增,简政放权起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李克强说,本届政府两年内下很大力气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其中有的是取消,有的是下放。我们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后,每天就有上万家企业登记,比上年增加了50%。可见,活力来自民间,而简政放权的减法可以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的力量。
另外,李克强还说,今年政府将重点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二是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是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包括扩大综合执法试点,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食品安全方面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要有有效的监管方式。
信号三:房地产调控“因地制宜” 增加保障房
“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李克强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前房地产政策也偏向着力加快改善性需求进场,伴随着去年中国多数城市限购政策松绑,降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及交易环节税费政策实施,改善性住房需求者加快了入场速度。
李克强指出,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今年将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此外,李克强还认为,中国政府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今年将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
信号四:“为官不为”要问责
去年以来,我国“打虎拍蝇”力度不减,总理记者会上反腐话题因而备受关注。李克强总理透露今年党中央除了依然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惩”之外,更要坚决惩治“庸政懒政”。
在推进制度反腐方面,李克强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还是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都不能在法外用权。二是要推进体制改革。比如简政放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坚决打掉寻租的空间,铲除腐败的土壤,因为很多腐败分子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寻租。三是要加强监督和教育。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
信号五:严格执行新《环保法》
雾霾等环境污染成为近年的焦点问题,在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上,面对提问总理首先表示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的决心。事实上,去年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
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更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撑。李克强强调:“《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李克强指出,今年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
具体到细节,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信号六:经济增速重质 有能力稳定市场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定在7%左右,虽然增长缓慢,但质量更优。李克强对此表示,实现目标并不容易,但有信心完成。
李克强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总量大了,7%的增速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注重质量、效益,促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那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高速水平增长。”
同时,李克强表示,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中国政府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信号七:不会收紧对港政策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不会收紧对香港的政策。”在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中,针对“中央是否会收紧对港政策”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如此回答。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本身就说明要一以贯之地把‘一国两制’实施好、贯彻好,因为‘一国两制’写进了宪法和基本法,宪法和基本法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基本法也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
此外,李克强还强调,中央政府会继续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也会继续加大对香港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香港、内地在交流合作当中都更多受益,进一步深化经贸和文化交流,使两地民众都满意,增进两地人民的福祉。
信号八: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密切
谈及中美关系,李克强表示,这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愿意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互不冲突、互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今年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相信会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李克强说。
李克强表示,“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中国是在世界80位以后。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李克强表示,中美之间存有分歧,但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可以着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亮点。“我们正在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它是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这本身就是打破合作的天花板,开辟发展的新空间。”李克强说,当然,谈判会有个过程,但它向中美、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就是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