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急诊全面预约 老年人担心:我们还能看上病吗?
今年年内,北京市属22家医院将全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也就是患者到医院就诊,除非看急诊科,否则必须要进行预约。
预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欧美等西方国家,需要预约的事特别多:看病要预约,理发要预约,走亲访友要预约。如果你不预约,到餐厅吃饭可能找不到位置;到理发店等不到理发师。看病要是不预约,到了大医院里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医生。习惯了预约,也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在中国,更多人习惯了“突然袭击”,习惯了“随性而起”,预约看病的举措,刚刚放出风来,就让很多老年人心生忧虑。
杨女士:
几十年习惯了现场挂号
“非急诊全面预约”这7个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时,78岁的杨女士顾虑重重,担心自己今后挂不上号。
“我已经习惯了现场挂号。”杨女士说,年轻时,她很少生病。等到年纪大了,因为高血压、高血糖这些慢性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但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采取过预约挂号的方式,都是到现场再挂号。“现在一声令下,突然就让我们全部预约挂号了,如果预约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老年人也能理解。可是,不管是哪种预约方式,都需要借助现代化工具,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哪里有年轻人学习那么快?”
新的政策方向指明后,杨女士和老姐妹们都担心今后挂不上号。杨女士原来住在二环以内,她习惯到东单附近的一家大医院看病。前几年,她搬到了丰台区居住,但每个月看病、拿药,还是愿意到熟悉的医院,“年纪大了,就怕变化。去熟悉的医院,门诊科室如何分布我都一清二楚。”刚好小区里有开往东单的班车,每次看病时,她总能在班车上遇到原来的老街坊,大家聊着天,很快就到了医院,也不觉得路途远。
“非急诊全面预约”的政策还没有开始执行,杨女士和老姐妹们就发了愁:“我们手机都用不太明白,可怎么办?”有的老姐妹说,让你的孩子帮帮忙,用手机预约。杨女士倒也考虑过这个方法,可是孩子们工作都非常忙,“我是真的不想再给他们添任何麻烦。”杨女士说,退一步,就算孩子们能帮忙预约好了,但是到了预约就诊当天,万一早上起来感觉不舒服、不能去医院看病,取消也来不及了。“听说‘爽约’几次就要被列入‘黑名单’,那我以后看病岂不是更不方便了?”
老姐妹们议论说,好像是到了医院,现场也可以预约。可杨女士还是担心:“现场的挂号机我看到过,年纪大了,看到电子设备就犯迷糊,真的用不明白。”听说北京儿童医院的挂号机旁边有人帮忙,但那是儿童医院,老年人少;如果医院里都是老年人,工作人员怎么能忙得过来?
还有老姐妹说,看病是大事,要不然就让孩子们陪着一块儿去医院看病。杨女士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可行,“咱们年纪大了,经常跑医院。让孩子隔三差五地请假,那多影响工作啊。”杨女士现在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年近八旬,没有什么大病,“我就是血压高,到医院主要是开药。”东单附近的这家大医院有个便民门诊,挂这个号的多数是来开药的老年人。“今后改了,不知道便民门诊还在不在?政府部门能不能多为老年人考虑考虑?”
叶女士:
上网预约 头都大了
62岁的叶女士身体不错,就是血压有点高。现在,她每个月必须要到社区医院开药,新的政策乍一看对她影响不大,但叶女士说,真要是赶上身体闹个大病,这种政策对老年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叶女士去年曾经做过一次腰椎手术。当时,她听朋友介绍说宣武医院手术做得好,于是她决定先挂个宣武医院的号,到医院里看看情况。女儿告诉她,北京市有个预约挂号的统一平台,可以上网提前挂号。于是,叶女士打开了平时很少使用的、运转起来慢腾腾的电脑,准备预约一个号源。叶女士退休前是一名教师,电脑用得还算顺利,很快她找到了这个网站。但是准备挂号时,发现需要注册。“又是身份证号,又是手机号,还有其他的信息要填写。”叶女士一看到这么多要填写的内容,就觉得头有点大。“要是那些家里没有电脑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恐怕都不会想到上网挂号。”
家里的电脑运转起来不太灵,叶女士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挂上号。没办法,她只好求助女儿。女儿通过各种预约途径都没挂上号,“不是不会用手机,而是网络上确实没有号源了。”第二天,女儿带着叶女士一起去医院现场排队。不到7点,母女俩就赶到了宣武医院,“早起的鸟儿有号挂。”她们顺利地挂上了当天的专家号。就诊过程也是非常顺利,上午不到9点,叶女士已经看完病,准备回家了。她和女儿一商量,认为时间还充裕,就决定再跑一家大医院看看。两个人来到了积水潭医院,顺利地挂上了当天上午脊柱外科的普通号,“挂完号之后,还没等10分钟,就轮到我看病了。”叶女士说,这一上午就跑了两家医院,解决了所有的疑问,打消了顾虑。如果改成了预约挂号之后,看似方便,实际上未必方便。“起码像这样一上午跑两家医院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对于患者来说,反而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
刘先生:
眼睛看不清 说话不利落
65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病史已经长达20年。最近三年间,他因为脑梗、脑出血,三次住院治疗。幸运的是,这三次进进出出医院之后,他虽然落下了后遗症,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时候还能帮家人做点家务。但是脑梗后遗症导致他说话不太利落,“年轻时说话挺快的,现在变得磕磕巴巴。”脑梗后遗症还导致刘先生的右腿不太利落,走路有点拖沓。
听说大医院要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政策后,刘先生特别担心,“我的手机根本就没有上网功能,只能打电话预约。”但是脑梗后遗症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让他对打电话这件事特别犯怵。“要是慢慢说话吧,还基本能把话说全;一着急,话就说不太明白,越想快点说,就越说不清楚。”到医院进行现场预约吧,能够预约上当天的号源还可以,哪怕在医院里等上大半天才能看上也可以,“老年人不忙,有时间等。”怕就怕不能预约上当天的号源,这就意味着刘先生还要拖着不太利落的腿脚,改天再到医院就诊。“如果到社区预约挂号,也同样面临着二次折返的问题。”
现在手机都能上网,刘先生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在儿女的指导下,也能上网。但是,他最近又得了一种新病:白内障。“我前段时间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白内障。”由于手术还没做,看手机屏幕上的小字很是费劲。“估计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也不少,全面预约,医院看似有秩序了,但能不能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网开一面呢?”
北京儿童医院从去年6月开始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根据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说,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老年人带个孩子到医院看病,预约不到号源的情况。刘先生说,他自己也曾经到儿童医院帮忙给外孙挂号,“到儿童医院挂号的老年人毕竟是极少数,工作人员也有精力协助老年人预约挂号。”如果在一家半数患者都是老年患者的医院,窗口都不挂号了,要多少工作人员才能忙得过来?
(原标题:老年人担心:我们还能看上病吗?)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