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贵州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研修活动

18.07.2019  18:3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让思政课教师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伟大成就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增强党性修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7月5日至11日,我校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馨带领下,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进行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社会实践考察研修活动。

贵州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实践研修通过专题教学、现场考察、体验教学、情景体验、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共有来自北京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近80人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期实践研修班。在开班仪式上,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法教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基地及贵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文博作为培训班长单位做发言。

开班仪式结束之后,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朱新现教授作了题为“中央红军在贵州”的专题报告,他结合长期以来对长征精神的潜心研究和理性思考,用翔实的数据和真实的历史案例回望了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卓绝和腥风血雨,展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学习者感受到了信仰和信念力量的坚强与伟大。

培训研修期间,我校参训学员在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先后到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地,重温入党誓词、追寻红军足迹,现场体验手提马灯走“真理小道”,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在麒麟洞和息烽集中营的牢笼边,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发报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囚禁过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学员们参观了张学良、杨虎城被幽禁的居所,认真阅读陈列长廊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回顾两位爱国将领的事迹。

在黔灵湖畔解放贵州烈士纪念碑,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发报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娄山关和茅台镇的战斗遗址旁,学员们重温了红军以血肉之躯两夺天险娄山关的战斗经过和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来之笔,切实领略了革命先贤的英勇无畏和伟人领袖的雄才大略。

踏上苟坝的“真理小道”,一盏明亮的马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穿透战争迷雾,照亮茫茫夜色。学员们换上红军装、手提马灯重拾伟人足迹,深入体会革命前辈坚持真理,毫不动摇的坚定信仰。

在花茂村和青岩古镇的街巷里,学员们亲身见证了革命老区和文化古镇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将优良传统融入现代发展之中所收获的美好生活,在革命的历史与发展的现实之中找到了永恒不变的初心。

在充实而紧凑的研修过程中,全体学员认真学习、深入交流,不仅使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而且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强化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受启发。学员们身临其境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长见闻,洗礼灵魂,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了党性修养,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领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切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升了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了“四个自信”。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馨认为,本次实践考察研修是一次真正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思想认识、信仰、能力多个方面提升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所有人都深深被长征精神体现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百折不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独立自主、勇闯新路等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所震撼。希望全体思政课教师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做到心中有信仰,始终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铭记在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概论课教研室徐广军副教授激动的表示:“通过对苟坝会议的体认,使我更深地理解了遵义会议,让我几十年的困惑迎刃而解,尤其是全面了解了四渡赤水的战略,更增强了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参观孔学堂,更加感受地文化自信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并对贵州复兴儒家优秀文化的努力,表示崇敬;参观考察,尤其感叹贵州的高速发展,远远超过我的认知,真切地感受到四个自信的重要性,感受到做为当代中国人的自豪。生活在这个时代,历经沧桑变迁的四十年,除了幸福与幸运,几乎不可能有其他词汇表达此时的个人感受。与二千年的文人骚客比,与百年的志士文人比,生在长在这个时代,真的太幸运了!真的太幸福了。息烽,让我重温了父辈祖辈的信仰力量,热泪感恩英烈,我为他们自豪,也为我们正在谱写新时代更强音的努力,而激励前行。

纲要课教研室主任张丽荣副教授认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参加学院组织的到贵州这片红色之地进行社会实践考察学习,无限感慨、感动、感恩。感慨遵义会议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之伟大转折,感慨四渡赤水毛泽东用兵之如神,感慨娄山关之雄关漫道的真如铁……在息烽集中营阴森的牢房恐惧的猫洞件件酷俱前,感动于革命先烈的革命信念坚如钢,穿红军服提马灯走在苟坝毛泽东小道上,感动于坚持真理之不易与必须……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参观学习后无比感恩,感恩于无数先烈的抛头颅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感恩于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前仆后继。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手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更加增强,一定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时刻把党的初心与使命铭刻于心,躬身践行,讲好思政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基础课教研室主任周宏岩副教授非常感慨:“通过贵州这次重走长征路的社会实践活动,缅怀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重温共产党员的誓词,坚定了理想信念;也真切感受到老区百姓的对党的拥护和热爱,在党的领导下将这里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共同脱贫致富,续写新时代奋进的篇章。做为思政课教师,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历史教科书变得鲜活,将此带入课堂,让思政课内容更贴近现实,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让思政深更有理论高度;以教师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情感,以教师的信仰坚定学生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青年教师马超林博士亦感受深切:“通过考察让我深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冲击,感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亲眼见证了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重温了党的历史性重大变革、历史性重大成就;对‘新时代”’的内含有了更深刻理解;对‘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有了更深刻理解。我相信自己将来在课堂上讲课一定会更有底气,更有案例。”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加深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切实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在长征精神鼓舞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我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工作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