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IT青年在大兴当起了农民 快乐并痛苦着
6月26日午后,大兴长子营北泗村的新聚点农庄。
“请允许我先吹5分钟的牛。”这是新聚点的负责人之一、创业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朱易见到北京商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为什么城里那么多农民工,为什么农村会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为什么会有留守儿童问题?都是因为农民种地不挣钱。种地非常辛苦,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谁还会去种地?如果我们这个事做好了,会解决我国农业的很大问题:搭建一个互联网+农业的平台,让蔬菜种植和消费者的餐桌之间扁平化。我们的平台未来将让蔬菜种植户的收入与都市白领看齐,让他们回到家园。”就这样,一个关于农业O2O的访谈在“吹牛”中开始了。
朱易这个创业团队有4个人,除了他还有张吉、邓礼和杨林。他们现在都从事IT行业,有着不错的收入。以朱易为中枢,让这四个北京土著走到了一起,在大兴的长子营镇北泗村当起了农民。但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因为他们正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审视农业,打造一个蔬菜的电商平台,这个电商平台的实体支撑就是新聚点。
“我们创业的决心是去年12月左右下定的,随后就开始了前期的筹备。今年春节前一直在接洽场地,春节之后马上签了十年合同开‘练’。”朱易说他们从下定决心到运转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
朱易他们承租的地以前是北泗村的蔬菜基地,是北京市农科院和长子营镇院镇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长子营的特菜种植基地,被誉为京南的蔬菜摇篮。虽然现在已经辉煌不再,但还有一些基础的设施,比如大棚、冷库等。“这么好的条件,为我们的创业增添了信心。”朱易说,在选址时他们在互联网上查询了大量的资料,最后把目光聚焦在大兴,因为这里有着浓郁的农业氛围。
走进新聚点,整齐排列着20个大棚,每个棚的种植面积约7分地,种植了豆角、西红柿、茄子、茴香等20余种蔬菜,下单后快递到客户手中。朱易他们还聘请了技术员和种植的员工共11人负责打理,其中80%来自本地,另外还聘请了4个负责经营管理的员工。
区别于传统的种植、收获、销售的模式,新聚点在蔬菜种植之初就引入了互联网营销方式:依托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预售。“目前是我们4个人共同投资,大约是百万元的规模。我们不仅需要资金快速回笼,更需要信心。”朱易坦言。
就这样,在今年3月蔬菜开始种植起,新聚点就开始发展会员预售。朱易说,过程很艰难,因为新聚点刚刚起步,没有信任的积累,让会员相信他们是首要任务。于是他们从零开始,靠人脉、靠大量的试吃、靠服务,最终通过口碑营销,他们的预售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目前有了50多个年度会员。产供销的轮子转了起来,有了一定资金的回笼可以进行再投入,团队的信心大涨。
目标是上市
初战告捷,新聚点开始了新的阶段。就在北京商报记者前去采访的当日,现场正在施工:正在给每个蔬菜大棚安装视频监控,今后他们的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实时看到蔬菜的生长状况。“打没打农药、用没用化肥,不用我们去说,一目了然,让客户更安心。”据朱易介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在手机客户端中整合进可追溯系统,在他们这里买到的每个品种、每个批次的蔬菜都将打上二维码,手机扫码直接可以扫出生产、销售、运输的全过程,打造安全的、可追溯的无公害、绿色蔬菜。
眼下,新聚点注册的公司也将在未来两周内“走”完所有手续,他们计划最迟在9月开始谈第一轮天使投资,目标是1000万元,对投资人的承诺则是两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上市。”朱易很直接,他们的平台经过数次反复推演,商业模式没有问题。
朱易介绍,他们这个平台有四个边:第一条边就是消费者,包括年度用户、单次消费用户。第二条边是农业种植户,希望种植户加入进来提供蔬菜产品,而农业种植户就像淘宝网上的商家。
“我们发现商贩从种植户收菜的价格很便宜,这样种植户的收益就上不去;同时,消费者买菜价格还很贵。所以,我们这个平台就有了存在的价值。”朱易分析,首先这个平台把小商贩、集散户、各级批发渠道全部省掉形成扁平化,消费者和种植户都受益。这就是他们的商业模型。
这个平台的第三条边是物流,帮助物流公司提高收入。据了解,目前新聚点每天的订单约在100-200单之间,如果发展顺利,每天上千个订单并不是空谈。在朱易他们团队的构想中,第四条边则是生产配送。他们计划打造大型的配送中心,不仅升级服务,也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简单地说,我们就是打造一个互联网电商,把我们种的无公害、绿色的蔬菜通过互联网和手机销售,让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过程略去中间环节。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新鲜,BAT三巨头都是这样做的。”朱易透露,他们在长子营的农庄是第一个,在他们的商业计划中是实验田。他们计划新聚点成功后,在北京其他区域适合的地方再复制几个,从位置、距离上覆盖北京。之后,他们的想法是把这种方式复制到全国。
“我们做的这个事是很有前景的,我们很有信心。对于融资,我们这样想:如果能做到C轮融资,不管以后能否走下去,我们都是成功的:我们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认同。”这是朱易、张吉、杨林和邓礼的共识。
快乐并痛着
“我们的创业是必然也是偶然。”朱易介绍,他们这几个人基本都有过创业的经历,创业已融进了他们的血液,所以这次创业可以说是必然的。
朱易自己也曾在2008年创过业,经历一年的时间,虽然没有赔钱,但他觉得“最好也就这样了,没什么太大的前途”,最终还是关了公司。第二次创业的想法是在2010年,当时他和张吉瞄向了为写字楼的白领供应新鲜蔬菜和水果,但由于保鲜和物流的问题最终没能付诸实施。
去年,朱易他们四个人想一起租一个大棚,种点儿放心菜自己吃,没想到在寻址时几个人碰撞出了火花:我们能不能做一个O2O平台,让更多的人吃到放心菜?于是就有了这次创业。这也就是朱易说的偶然。
在这次互联网+农业的创业中,也是他们四个人学习的过程。“这次创业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是跨界的。我们不懂农业知识,在蔬菜种植上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品种选择、种植茬口接不上等,很影响我们的销售。”朱易说,希望长子营镇政府依托院镇合作的优势给予一些支持和帮助,比如什么品种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合哪些人群等。
除了学习农业知识,创业过程也是对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的学习。除了做好分工的工作外,朱易他们也经常在一起“头脑风暴”,除了一起畅想未来,更多的是业务的研讨。虽然团队有争论,但最后都能形成统一决议,这让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其实我们现在都挺辛苦的。因为我们都有本职工作,所以是下了那个班,来到农庄上这个班,基本每天都是凌晨回家,但我们很充实,很快乐。”朱易他们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然而,除了快乐也有痛点——公司注册。朱易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今年3月起,他们就开始注册公司,但还有两周才能全部结束,这对他们的经营运作很不利。
“没有营业执照,我们大规模的推广就不能做。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微信的支付通道是不能使用的,客户不能支付,就等于推广后的流量是死流量。比如客户想试一下,但一看不能支付不好使,大部分以后再也不会去用了。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运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融资进程:没办法去谈投资人。因为我们要给投资人数据,一个月推多少的流量,有效流量有多少等等,现在只能以我们现有客户的数据做参考,太不准确了。”朱易其实很阿Q,他说“好在马上手续都OK了”。
另外一个痛点就是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资金。他们也正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想办法找一些盈利点,补贴日常运营的开销。
但不管怎样,开弓没有回头箭,朱易他们团队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推进,与他们的互联网+农业梦想的距离正在一点一点缩短。
“互联网是不创造价值的东西,它并不能真正形成一次科技革命或产业革命,但它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的商业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是没错的,如果拿到融资,我们四个人都会辞职,全身心的投入进来。”
免责声明:四个IT青年在大兴当起了农民 快乐并痛苦着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京城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 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京城在线联系 (QQ:1187215932),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