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农大 | 优秀志愿者盛男:秉志愿肯坚持 执毅力得收获
编者按:为迎接第34个国际志愿人员日,进一步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认知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志愿氛围,本网特推出“志愿农大”系列报道。
盛男,西区校史馆项目优秀志愿者。西区校史馆项目一直是农大的特色志愿活动,对志愿者的要求高,是农大对外展示校史魅力的窗口。大四的盛男凭借对学校的熟悉成为讲解员中的一员,倾情付出,将自己的空闲时间大部投入到讲解工作之中,是该项目中达到最长时长的志愿者。像种子一样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小小想法一点点在心里萌芽、扎根, 驱使她不断提升自我、热心助人。谈起为什么要参与校史馆志愿项目,盛男说自己在参与之前就对校史馆项目有所了解。西区校史馆项目是2014年由志愿服务总队和校史馆合作成立的志愿项目,旨在更好的宣传我校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农大精神,展示我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素质。
汗水与微笑
盛男坦言,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记忆的项目,大量的史识确实让人感到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不是所有的奉献都能为人知,但通过志愿服务,她对志愿有了进一步理解,不像以前那样片面。越了解志愿项目,越发现社会上愿意去奉献的人远比想象的多,盛男更意识到志愿服务更多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一种活动。刚开始做讲解员,得到了来访者的赞美与感激,她对讲解活动甚至有点儿“上瘾”的感觉。尤其是一些之前没有参与过的活动,更吸引人积极去参加。但在当时,盛男是唯一一个大一成功入选的讲解员,年龄的差距让她担心自己讲错或讲得不好,讲解过程中也缺少底气。但经历过一两次讲解后,她发现,在讲解的过程中,倾听者会跟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也慢慢理解整个过程不仅仅是讲解员去讲述,同时也是与来访者的互相了解。“有过这样的体验,再去讲解心里其实会是轻松的”。以后的每次,盛男都当作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次志愿工作。
收获与感想
西区校史馆项目不仅给盛男留下了深刻的认知,且收获颇丰。在为他人讲解的同时愉悦了自己的身心;通过记忆一些农大校史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对农大的认识;在为他人讲解的过程中,也慢慢的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人来人往的校史馆中,总在不同的时间相逢不同的人,她作为其中的志愿者,为他们讲解,同他们交流,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同时结识了不同有趣的人,丰富了自己的“朋友圈”。
盛男多次参与该志愿服务,如何平衡学习时间和志愿活动必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她说诀窍就是充分的利用大一和大二课程较少的闲暇时间进行志愿活动并将往返志愿活动地点的时间高效地利用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效率。她将大学生活中成长的一步、学习的一履,留下浅浅的足迹,在校史馆的一隅。
进行校庆讲解时有一对夫妻是农大的老校友,在进行讲解时更多的是两位老人给志愿者们进行补充与讲解,很多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农大的艰辛,非常为之自豪。就比如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重建校园,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可是人们汇聚在一起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大人用母校所教授的知识去回馈这个社会,用自己的一份力去解决那一份艰难。盛男动情地说,“深深的情感纽带将一代代农大人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校史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