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农大 | 优秀志愿者刘吉童:用心志愿 回报社会

04.12.2019  21:27

编者按:为迎接第34个国际志愿人员日,进一步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认知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志愿氛围,本网特推出“志愿农大”系列报道。

刘吉童,短期项目优秀志愿者,大一一年累积志愿时长近270小时。在2018-2019学年中,他专注于短期项目的志愿服务,曾参加过世园会、亚文会等一系列国家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怀抱感恩初心,投入志愿服务

谈起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初衷,刘吉童先是讲述了他自己小时候受到志愿者帮助的故事。他说,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便对志愿服务有了初步的认识,萌生了将来要成为志愿者的念头。他的母亲和老师也时常教育他要懂得感恩。于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刘吉童来到农大后就立即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当中。“随着了解的深入和参与项目的增多,我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热情越来越高。”刘吉童如是说。

沉着应对困难,感悟收获成长

由于希望在北京的一年时间里参与更多的项目,刘吉童专注于短期项目,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始终坚守着对志愿服务的初心。每次志愿活动他都会积极地参与融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别人带来最有力的帮助,给他人留下最温暖的回忆。刘吉童说:“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很多来自受助者的表扬、感谢和激励。他们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了更深的体会。

志愿服务的过程并不总是十分顺利的,在亚文会担任志愿小队长期间,刘吉童就遇到了困难。活动当天主办方考虑到天气变化的因素,为每一位观众准备了雨衣放在相应的座位上,但是由于一些工作疏漏,部分观众座位上出现缺漏雨衣的问题。随着雨越下越大,许多观众前来质问。面对这种情况,刘吉童和他们耐心解释,并一直保持着笑容,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与此同时,他抓紧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与其他志愿者商讨后主动把志愿者的雨衣送给观众,不久便成功地拿到了观众们需要的雨衣并分发给他们。对于这件事,刘吉童有很多感悟,他认为做志愿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委屈和误解,也许是与你工作无关的事情,而且对方的情绪可能还比较激动。但作为志愿者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项目顺利进行,稳定情绪去解决,保持微笑平心静气,因为你代表的是志愿者,是一个集体。

随着志愿项目参与的增多,刘吉童越来越体会到一个道理:志愿项目既是志愿者去给别人带来温暖,也是他们来带给我们温暖,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这或许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吧。”刘吉童说道。

做好充分准备,传承志愿精神

作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刘吉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他认为,作为志愿者最主要的应该是具有团结协作、乐于奉献、遇事耐心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同时还需要较好的体力储备。很多志愿是需要我们和其他志愿者或者部门协作完成的,一个人的力量相对较弱,所以团结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志愿者,乐于奉献需要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并始终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在志愿服务中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志愿者要保证项目的继续进行,就必须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一定的耐心,不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服务对象,都不能着急。志愿者不是轻松的工作,有时候一天的工作量足以让我们体力耗尽,因此充沛的体力也是做好志愿服务的重要保障。

对即将加入志愿团体的伙伴们,刘吉童建议,希望志愿者们能够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而不只是当做一个工作。当你去传递志愿服务中获得的满足与温暖、去热爱和体悟这份事业时,你就会感受到这项事业带给你的极大的获得感,这份收获是你自己的,它能让你在这个世界里,永远年轻,永远有希望,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