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朱鹮野外种群重建取得突破性进展

28.05.2016  15:50
  5月23日,从浙江德清朱鹮野外重建种群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浙江德清朱鹮野外重建种群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年来种群数量增加约20倍。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素有“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浙江曾是朱鹮的家园。上世纪50年代末,环境恶化以及栖息地的破坏,造成朱鹮灭迹。
      为了重建浙江朱鹮野生种群,2008年,德清县从陕西引进了5对朱鹮,由此拉开了浙江朱鹮人工迁地保护暨野生种群重建工程的序幕。
      “之所以说该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浙江朱鹮数量突破200只,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了该繁育目标。第二,受精成功率从30%左右增长至80%。第三,幼鸟破壳存活率从20%提高至70%。”
      参与该项目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方盛国表示,截至目前,浙江朱鹮全部生活在德清,数量已达216只,列入全国人工圈养种群的前三甲。
      为了照顾好朱鹮,德清不仅成立湖州首个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还精心挑选了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态保持完整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朱鹮的栖息地,并派选专人管理朱鹮的生活区域。
      与此同时,德清借力浙江大学科研技术,共同实施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引进及野化放飞。
      2014年,德清进行了朱鹮野化放飞,迈出了浙江朱鹮野外种群重建的重要一步。去年,随着野生小朱鹮在德清破壳而出,我国江南地区首次实现朱鹮野外自然繁殖。
      从人工饲养到野外繁育,对生存环境非常“苛刻”的朱鹮,已经成为德清优美生态的见证者。德清县副县长闻洪泉介绍,去年,朱鹮成功孵化雏鸟一只,今年已孵化10只。“目前已监测到朱鹮野外筑巢5处,产卵17枚,自然孵化存活率较上年同期增长90%。”
      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王章明表示,德清朱鹮野外种群重建项目经过8年努力,取得了从人工繁殖、野外放归、野外生存到自然繁育的突破性进展,这不仅对朱鹮的拯救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成为我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作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