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账5万余元涉罪被捕
手指一点,输入6位密码,上万资金几秒钟就转账到全国各地——微信转账让生活更加方便的同时,也降低了个人账户资金的保险系数。在校大学生杨某利用同学小侯的疏忽,通过微信将小侯账户的56000元资金转到自己账户。近日,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对杨某批准逮捕。
19岁的杨某是北京某大学一年级学生,自小父母离异,生活一直很艰苦。然而,在进入大学后,他看到周围的同学在生活上很奢侈,特别是一个叫小侯的同学,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挥金如土,让杨某心生羡慕,便主动和同学小侯拉近乎,逐渐成了好哥们儿。
去年底,小侯购买了一部最新款的苹果6手机,让杨某很是眼红。一天,杨某和小侯在一间教室上自习,中途小侯外出将苹果手机放在课桌上。杨某悄悄地拿走手机离开教室来到学校操场一处偏僻的地点。虽然手机设置了密码,但熟悉小侯的杨某彼此都知道各自的生日,便试着用小侯的生日数字登录,竟然顺利地进入了手机界面。此时,杨某发现小侯的微信一直挂着。随后的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引发了杨某的贪念。
根据银行短信提示,小侯手机绑定的微信账户有56000元人民币,这么多钱让杨某动心了。微信支付同样也需要支付密码,杨某再次输入小侯的生日数字竟然再次登录成功。之后,杨某分4次将小侯微信账户内的钱转到了自己的微信账户。几天之后,杨某得知小侯已经报案,心虚的杨某害怕小侯手机被定位,便把手机扔了。但此时腾讯公司已将账户冻结并通过查询发现,小侯账户的钱全部转到了杨某账户。
杨某之所以可以盗用微信支付转账,正是因为小侯的种种疏忽。首先,手机没有设置指纹登录;其次,手机密码为自己生日日期容易识破;第三,微信使用完未退出;第四,微信支付密码与手机密码一致,而且是不安全的生日日期;最后,手机丢失后没有及时冻结微信。微信的机制漏洞与用户对安全措施的麻痹大意,是此案发生的客观原因。检察官表示,在信息时代,微信绑定手机、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常用的支付方式。但是在使用时一定不要轻易将密码透露给他人,在设置密码时也不建议使用自己的生日、手机号码、房间号等作为密码,并且银行支付密码与微信登录密码、手机密码等不要相同,以便发挥其“双重保险”的作用,防止自身财物损失。
在享用微信便捷支付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微信存在的漏洞,一般大家使用完微信都不习惯退出,拿到手机进入界面点开微信不用输入密码就可以登录;即使每次登录完毕后退出,手机持有人还是可以通过手机找回微信登录密码。因此,手机登录密码和微信支付密码也不要图方便设置成相同内容。此外,苹果手机有指纹登录功能,相比输入密码更为方便也更加安全,推荐用户使用指纹登录。
检察官还提醒广大市民,在丢失信用卡后市民已养成了及时联系银行冻结银行卡的习惯。建议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用户,在丢失手机后也应该养成及时冻结微信的良好习惯。相关企业2013年就开通了微信账号紧急冻结通道http://110.qq.com,市民手机丢失后应登录微信官网或紧急冻结通道,通过输入密码等相关信息申请“冻结账户”。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