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起来”的新时代主旋律

15.03.2018  10:50
原标题: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新时期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到来,则标志着中国人民正在强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走进了电影院,并且以近3亿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影院纪录片的票房纪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为新时代的到来奏响了电影序曲。

  这部政论性纪录片提供了大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信息、新观念,同时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共鸣。这一方面显示了电影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聚集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对政治宣传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新媒体传播的积极引导,从而使这部带有鲜明政治教育功能的纪录片,成功地进入了市场化传播渠道。电影的感染力与传播的有效性相互结合,共同将一部主旋律政论性纪录片送到了观众面前,产生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

  这部纪录片的感染力,来自于其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肯定,来自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也来自于其将新闻性、文献性、政论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既大气磅礴又娓娓道来。影片中,精准扶贫的年轻藏族女干部动员群众脱贫搬迁的细节,FAST工程总工程师临终前的最后一次采访等等,都为宏大主题提供了有血有肉的事例。事实、数字、影像共同完成了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主旋律表达。许多观众在观影后,都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上表达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厉害的事实,为厉害的国家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表达。

  从内容上看,这部纪录片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去展示中国各方面的工作、变化和成绩,而是充分利用影像表达的优势,重点采用了“顶天立地”的结构设计,前一部分重点叙述“国计”,后一部分重点关注“民生”,用国计民生的合力阐述了中国正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主题。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恣肆汪洋的视听冲击力和细节饱满的数据、事实,呈现了近5年中国在科技、建设,特别是重大国家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路、桥、车、船、港、大飞机、深潜、航天……场景、设备、工程、技术以它们的恢弘气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国力,也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色。

  在对国家尖端工程、重大成就展示之后,影片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近5年来中国在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所出现的新变化。“发展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影片中用了大量的纪实段落、新闻画面、现场采访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许多人看到“也门撤侨”的真实片段时热泪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中国公民身后都是强大的祖国。国家的强大,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一部分对于民生改善的生动呈现,前后呼应,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意义,也阐述了中国强起来的深刻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政论教育纪录片,在高度市场化的电影市场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如果政论教育的内容与民众的认知、情感、需求息息相关,形式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同样可以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并不是政治教育就一定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只要找到与大众共鸣的形式和内容,政治教育就可以入情入理,完成宣传动机与传播效果的有机结合。当然,在市场化环境中,在新媒体背景下,类似《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主旋律纪录片,要走向市场和观众,也需要在推广发行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这次的宣传推广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类宣传资源,有效撬开了市场的大门,同时又将观影者的积极反响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扩展,在舆论场上成功地完成了“议程设置”,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单位、个人、团体的主动观影、影院主动增加放映场次以及许多观众自愿购票观影,形成了“厉害了,我的国”文化传播现象。这既体现了这部电影本身的品质魅力,也体现了“准公益”发行放映模式探索的成功。

  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影片来说,票房体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是传播效果。其实,归根结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人民利益是其根本利益。中国强起来,不仅是国家强而且也是人民强,甚至可以说,正如影片所传达,人民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人民强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主旋律从根本上来说,就应该是人民的主旋律。“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都是为人民而谱写,为人民而歌唱。主旋律,如果能够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如果能采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果能够尊重传播规律和借助市场力量,就可以真正成为人民的、大众的、主流的时代旋律。在这一点上,《厉害了,我的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