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 | 荆晶莹:学生校友教师 人生的“三级跳”

11.01.2019  19:22

   [编者按]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中国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要长期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作为实施学校2035年转型和2050年目标的第一要素和第一资源。学校制订并实施了“315人才工程”,广邀海内外青年才俊加盟农大一起干事业、创未来。学校先后举办两届“大禹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青年才俊。曾担任丹麦校友会联系人的荆晶莹,就是在母校的感召下,踏上了回归之路,并成为农大教师队伍的新成员。

后知后觉”的科研人

  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回国的荆晶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科研人,可她也是一个“后知后觉”的科研人。她对自己本科阶段的评价是“单纯”二字。大学时,她看到班上很多同学都在忙着找实习,做社会实践,为未来担忧,可她还像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按部就班地做着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在图书馆里增长学识。直到大四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她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她不喜欢那种呆坐在办公室里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也不喜欢太嘈杂紧张的环境,还是踏踏实实地待在实验室里,细心观测每一株植物萌发生长的科研工作最适合她。

  研二时,荆晶莹第一次来到试验田进行玉米种植实地操作。从没有下地干过农活的她,第一次亲力亲为地整地、播种、施肥,一点点观察着玉米萌发、长大、收获结果,这次经历给她带来的,是一种孕育生命的喜悦。她至今对第一次种玉米的“沮丧”记忆犹新,虽然早就知道玉米是一年生的作物,可是当她亲眼看到自己培育的小生命在几天之内枯黄死亡,还是忍不住留下了难过的泪水。

  植物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这是荆晶莹喜欢植物的最大原因。她喜欢看植物生长,观察它们的奇妙状态,陪伴它们一丝一毫地成长。现在她依然从事着自然草地的研究,她说“一看到物种多的草地就会兴奋,那是一个微缩的神奇世界”。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成就了她对科研的执着追求。荆晶莹喜欢自己研究的领域,当她看到每一株植物成长的数据和结果时,想要探索的内容和研究灵感就会自然而然涌进脑海中。

博士后的“丹麦童话

  2015年,荆晶莹在丹麦开始了三年博士后生活。荆晶莹初到丹麦,对这里冬天的印象是:“天黑的时间太长,好久看不到阳光,会有一丝压抑的感觉”,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是丹麦最难熬的日子,昼长夜短,早晨10点太阳才出来,加上雨雪天的影响,天色很暗,每天都是灰蒙蒙的,给人压抑的感觉。丹麦的冬天,是灰色的,适应这里的冬天是荆晶莹在海外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后来,孩子的降生,给了荆晶莹初为人母、五彩斑斓的乐趣。看着孩子从刚刚出生睁不开眼睛,到渐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一个灵动的眼神、一根抬起的手指,一组欢快的手舞足蹈……都让她无比沉醉。

  孩子九个月时,荆晶莹选择结束产假,把孩子送进丹麦的幼儿园,让孩子学着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回到热爱的实验室开始了新一轮科研探索。再多的不舍和思念,荆晶莹都能克服,可是唯独接到托儿所的电话是她最难面对的。荆晶莹不想听到任何关于孩子不好的消息,只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的长大。每次幼儿园老师的电话打来,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电话拿给丈夫接听,得知孩子在幼儿园呕吐或者拉肚子的消息,荆晶莹心情总是无比紧张。

  家庭生活和事业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荆晶莹深知这一点,她给自己立好了这把标尺——不能失去自我、不能糊弄地度过任何一段学习、科研的时光。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荆晶莹的丈夫就是这样,他也真诚地希望荆晶莹能有自己的事业并在领域内有所成就,做一个独立的人,双方共同为了家庭而努力。

  在丹麦的3年时间里,荆晶莹肩负着中国农业大学丹麦校友联系人的工作。这虽然是一项志愿服务工作,但她却一直做得很用心。谈到如何将丹麦校友会这个母校校友海外分支做大做强的时候,她说这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开始只是建立了一个农大丹麦校友群,把奥胡斯大学所认识的校友加了进来。但凭借着对母校的热爱,分散在丹麦各地大学的校友得知消息后,陆陆续续地加入到群中,目前农大丹麦校友会已经成为一个有着五十多人的大家庭。在荆晶莹回国以后,也积极联系着其他丹麦校友,寻找可以接替丹麦校友会联系人岗位的人,希望把这一份对农大和祖国的热爱,在丹麦校友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归国,必然的选择

  归国,是荆晶莹早已做好的打算。她坦言:作为一个中国人,从离开祖国的第一天起,就想着有朝一日要学成归国,自己从来没有在丹麦定居的考虑。同时,在丹麦这些年,她能够感到日益强大的祖国对海外留学生的重视和召唤。学校领导也曾赴丹麦,与农大校友们亲切座谈交流,向大家介绍目前国家对于优秀人才引进的鼓励政策,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回国继续从事科研教育工作,这也给予了荆晶莹学成归国的极大信心。

  同时,荆晶莹也积极地和母校保持联系,作为丹麦校友联系人的她,时刻将祖国、母校记在心间,每次丹麦的校友活动荆晶莹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将母校“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践行在生活和学习中。这次选择回国发展,也是因为割舍不掉对母校深深的眷恋。

  如今回国,不仅要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更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荆晶莹说,她也还在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荆晶莹认为踏实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品质,她希望自己未来的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也能够仰望星空。

  谈及科研和学习中的经验,荆晶莹认为,在做科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但最终都要脚踏实地研究和学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