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勇攀科技高峰

25.04.2020  11:10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北京科技大学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全文,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体会和感想。

党委书记武贵龙说,“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立足新时代,广大高校师生要进一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和锐气,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积极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校长杨仁树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当年,我校杨让教授负责研制的新型高强度钢就应用于“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壳体。一代代北科人,继承和弘扬老一代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致力于自主创新,加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坚定走好科技强国之路。

86岁高龄的葛昌纯院士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的回信,回忆起上世纪60-80年代,自己作为专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二十年和战友们共同战斗的日日夜夜,心潮澎湃。一路走来,见证了祖国由满目疮痍到今日腾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看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如今,我国正朝着“科技强国”大步迈进,青年科技人才辈出,我们已经摆脱了曾经“一穷二白”的科研环境,希望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珍惜这良好的研究条件,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为国家科技事业努力奋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浩东说,作为一名研究生,老科学家身上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我们用心学习。我要以老科学家为榜样,埋头苦干、潜心钻研、持之以恒,勇敢面对科研路上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拓宽学术视野,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级本科生鲁雨馨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向以杨让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材料人致敬,辛勤奋斗的老一辈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是我们前进的目标。青年一代要继续怀揣梦想、不忘初心,永远高扬拼搏进取的精神旗帜,将“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带到各个领域和岗位中。

2018级本科生鲁凝说,身为材料学子,我们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们为榜样,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做出科研成果,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回信后,深感责任重大,中国人的航天梦,乃至中国梦,要靠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去实现。

2018级本科生李峻屹说,五十年前,随着东方红的无线电波开始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传播,华夏儿女终于骄傲的征服了天空。在参加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中,我和党支部的同学共同创作了歌曲《飞跃九霄》,带着使命感,深情讴歌了老一代材料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弘扬先辈精神,更好地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2019级本科生郭津瑞说,5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青年已成为耄耋老人,而我们在前辈的荫蔽成长为新一代的青年,更是在向着成为祖国的中流砥柱而不懈努力。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有义务走出舒适圈,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时刻心系祖国,潜心做事,用自己之所学,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祖国一同前进。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