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网站】北京西城区检察院引入物联网技术管理涉案财物
本报北京10月29日讯(记者李松 黄洁) 被警方以涉嫌走私文物扣押,又因警方认定其所携带画作为赝品而释放。北京人孙建龙近日与广东珠海警方的“讨画”之诉,起因便是涉案的两幅画作均已丢失。
近年来,类似的涉案扣押物品、证据等丢失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引发人们对司法机关涉案物品管理的种种质疑。记者今天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西城检察院自主研发的刑事诉讼涉案财物智能管理系统,用物联网高科技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
走进西城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室,记者看到,以往超市里那种一排排敞开的货架不见踪影,管理员不再用卡片记录出入库信息,取而代之的是由系统统一控制的智能存储柜,含物品数字化影像拍摄、信息录入、存放柜格分配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操作平台。
工作30余年的涉案财物管理室管理员甄士强,是这里唯一的“主人”。尽管案件很多,保管物品的管理量不小,可他依然显得游刃有余。
每次接收案件涉案财物后,甄士强都要完成三部曲。第一步,对收取的涉案物品进行数字化成像,登记工作区预设3组摄像头,以满足不同涉案财物的拍摄要求。拍摄采集的图片,会自动存储到系统指定位置。
第二步,在主操作平台上为涉案物品选择一个存放柜格。主操作平台外观类似独立的自动取款机,但增加了独立的拍摄区域。平台上设有3个显示屏幕,最上方的屏幕实时显示保管区域内的监控画面,中间屏幕为虚拟货柜触摸屏。甄士强轻点屏幕,操作平台便弹出每组货柜存放物品的状态显示,并可自动为物品选择一个适宜存储的货柜。通过这个触摸屏,也可以随时查看每个货柜所存放物品的详细信息。
最下方的屏幕,是甄士强要完成第三步工作的区域,即工作人员信息录入区。甄士强要详细填写制式表格,登记物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质量、颜色、新旧程度、缺损特征以及物品的具体来源等内容。
三部曲完成后,主操作平台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打印出二维码的不干胶贴纸。甄士强把这个二维码贴在涉案财物包装袋或吊牌上后,这件涉案物品便可以存入保管区内的柜格里了。
记者了解到,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功能不可小觑,它相当于每件物品的“电子身份证”,是在案涉案财物的统一编号,物品的检索、识别以及开关柜格存取,靠的都是它。所有被保管物品每次出库、暂借、移转都会生成清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给移送方、受理方和办案人员,其中都会包含这个二维码。
西城检察院行装处处长李旭东介绍说,涉案财物智能管理系统,不仅细化了涉案财物的接收、保管流程,优化了保管物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严格依法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基础上,为检察官办案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持。
李旭东说,以往证物清单往往是厚厚一摞纸,详尽记录着每件涉案物品信息。这样厚厚一摞物品信息,检察官在法庭上仍然不能举证,至少关键证据必须提取证物原件,不仅手续繁琐,而且会增加涉案财物遗失、毁损几率。今后,检察官在法庭上的大部分举证,可能仅仅是一张记录着证据详细信息的光盘,甚至是通过专线网络进行数字化示证。
记者了解到,3D拍摄仪的使用可以通过多维度拍摄,清晰记录和展示涉案物品细节,并能够方便地放大观看。庭审举证时,这些高度准确的电子信息就已足够,不再需要把扣押冻结款物拿到现场指认。
李旭东认为,新的扣押冻结款物智能管理系统为检察官提供了一个“超强大脑”,能够提供涉案财物智能检索、电子录入、数字监控、数字成像、密闭保存、设备保管、轨迹记录、保管人身份识别、统计分析、环境监控、时间预警等多项功能。借助系统的升级,检察官还可以在自己的办案系统内随时调取涉案财物信息,极大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降低了涉案财物实物的使用频率。
解决工作便捷的同时,涉案财物保管时间同样是办案机关必须考虑的问题。孙建龙与珠海警方的“讨画”之诉时隔26年,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再审时隔18年,类似这样的案件考验着司法机关涉案物品保管能力。
西城检察院智能管理系统内,“电子档案”成为解决类似问题的有力保障。由于整套系统将涉案财物在各个环节无缝对接,所有物品都进行了实物数字化处理,通过登记得到的所有数据永久保存,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增大,涉案财物分析系统将通过足够多的数据进行多角度自动智能分析、归纳,其结果可为涉案财物管理发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原标题:北京西城区检察院引入物联网技术管理涉案财物)
本文来源:最高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