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言会:14位建言人献策生态

16.08.2015  12:26

   

8月15日,四位建言人在认真听其他参会者的发言。

   北京市召开“十三五”规划第四场公众建言会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如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成了公众热议的焦点。8月15日,以“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场“十三五”规划公众建言会举行。14名建言人就城市气象、森林经营管理、水环境改善、生态流域治理、水和土地资源利用、节能环保、京津冀生态、宜居生态国际大都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节水等话题分别发言。

  本场建言会共邀请14位建言代表参加,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的专家,以及前期参与公众建言活动的市民等。据介绍,“十三五”规划公众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809条与环保相关的意见建议,约占全部建言的10.4%。建言者最关注的领域依次是大气治理、垃圾处理和绿化,占比分别为24.3%,23.9%和11.8%。

  截至8月14日,“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已有2.5万人参加,收到公众建言8400余条,完成居民社会调查问卷1.93万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大家的意见建议,规划起草组一定认真分析、研究、吸纳,努力使“十三五”规划成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科学规划。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9月底,广大市民可以继续围绕“加强城市治理与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等主题,通过首都之窗网站、邮箱、微信、微博、电话、传真、信件等7种方式,提交自己的意见建议。

  代表建言

  王迎春(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

  建设通向中心区的城市通风道

  发挥气候生态补偿作用。在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建设新鲜的空气、冷空气生成区域,特别是郊区大片林地、大型绿化区、草地、耕地、山坡、林地等,开展冷空气生成源地和冷空气通道以及冷空气汇集的生态现状评估并加以保护。保护与建设通向中心区的城市通风道。北京周边的空间功能布局要利用好南北、东西走向和廊道,建筑物结构一定要构建互相连通的廊道,避免断头和结点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