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动员“能人”回村创业 小灯笼作坊带村民致富

30.07.2017  03:51

图为延庆区香营乡东白庙村的麒翔灯笼手工制作坊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29日电 (李志刚 金沅佳)延庆区香营乡东白庙村的麒翔灯笼手工制作坊,近日开业了。作坊主李月琴要凭着小小的灯笼,带着全村23名低收入户及残疾人靠手艺致富。

  村里为何开起灯笼手工作坊?这得从“能人”李月琴说起。今年45岁的李月琴是土生土长的东白庙村人。13年前,她怀揣着儿时的梦想离开家乡,前往素有“京郊灯笼第一村”称号的怀柔区红庙村,拜灯笼制作手艺人闫万军为师,学习灯笼制作技巧。

  近年来,香营乡政府广泛动员在外“能人”回村创业,推动低收入村发展和低收入户增收。乡政府的初衷和李月琴想要回家就业的意愿不谋而合。“小时候,看着电视里的大红灯笼,觉得特漂亮,就想让我们的村子也挂上漂亮的红灯笼。”李月琴说,回村创办灯笼作坊,不仅圆了儿时的梦,更希望通过发展灯笼产业,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李月琴带着东挪西凑的70万元启动资金回到村里,创建了500平方米的麒翔灯笼手工制作坊。

  走进灯笼作坊,摆放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灯笼。工人们轧灯布、做龙骨、定材料、钳钢丝、绘图案、添金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这些灯笼看似简单,但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小到绕钢丝、配颜色,大到搭骨架,都需要纯手工制作,最简单的灯笼也要花费半天时间,最复杂的龙灯则要做15天,价格也从几十块钱到几千块钱不等。

  现在,作坊里的妇女姐妹经过近4个月的培训已经成为了灯笼制作工人,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灯笼的制作,作坊每天可以生产30多个相对简单的灯笼。

  在这里的工人主要来自东白庙村和周边村,大多数是低收入户和残疾人。香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东白庙村是香营乡7个低收入村之一,村里老人多,年轻劳动力少,又一直找不到可以创收的特色主导产业。村民多以种植玉米和杂粮为主,产量低、收入薄。现在开了灯笼作坊,是个有益的尝试。

  近来,李月琴开始琢磨着如何把延庆的民俗文化特色融入灯笼制作之中,创作出更具地方特色、销路更好的灯笼。对于灯笼作坊今后的发展,李月琴信心满满:“虽然目前作坊的规模还比较小。但相信将来打开市场后,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低收入户来这里就业,让小灯笼成为村民致富的大产业。”(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