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延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简介

06.10.2015  12:58

 

  绿色新闻网报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庆祝教师节的工作要求,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在我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印发了《2014-2015年度获得部分重要表彰奖励及重大项目的教职工个人和集体名单》,大力开展校内宣传。学校号召广大教职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以此表达对所有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意。
  
  延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半干旱黄土区水土保持林精细配置及微地形近自然造林技术与示范》,由朱清科、张岩、魏天兴、聂立水等完成。

  
  成果主要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涉及防护林学、水土保持学、生态工程学等领域。
  
  成果从大中流域、小流域、坡面和微地形4 个空间尺度,研究攻克了流域高效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稳定水土保持林结构设计、侵蚀劣地低扰动整地近自然造林、衰退沙棘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等4 个关键技术,提出了适宜半干旱黄土区的保水固土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范式,并在陕西吴起县建立了示范样板,取得了“基于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的高效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基于微地形理论的水土保持林结构精细配置技术”、“基于低扰动整地的侵蚀劣地植被恢复技术”3 项创新成果。

 
  
  通过8年联合攻关研究,获得发明专利3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件,申请“一种林木长根性幼苗诱导培育技术”发明专利1件。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83篇。
  
  本成果在基于低效沙棘人工林成因立地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成组装配置和总结,提出了“半干旱黄土区保水固土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范式”,建立了大规模试验示范区,并通过会议交流、试验示范区观摩和人员培训等形式,已在半干旱黄土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仅延安市累计推广应用达690万亩,提升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水土保持学、防护林学、恢复生态学及混交林理论与实践,为国家退耕还林、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A25)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绿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