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三十届 空竹老板从未缺席
地坛庙会已是第30届,可37岁的蒋先生每届都没落下,年年都来做生意。原来,他7岁时随父学艺,当年刚好赶上第一届地坛庙会举办,他就随父亲一起进京做生意。后来父亲去世,传承了手艺的他依旧每年来地坛庙会摆摊。谈起地坛庙会,蒋先生直感叹“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首届地坛庙会摊位费4元
父亲一辈子以制作空竹为生,作为家传技艺,蒋先生7岁起就随父学艺。1985年第一届北京地坛庙会时,他也跟着父亲到此做空竹生意。
“我当时就纯粹是为了从农村进城看热闹。”蒋先生说,第一届庙会时游客可免费逛庙会,园内有四五百个摊位,挤满了游人。
“那时的摊位费是每天4元”,蒋先生回忆,当时庙会从大年初一办到正月十六,摊贩卖的东西大都传统,有空竹、滚铁环、风车等小玩意儿,不像今天这样“丰富、现代”。当时庙会的小吃,也多是糖葫芦、炒肝、卤煮等北京传统小吃,如今随处可见的“烤肉串儿”什么的,根本就见不到。
蒋先生回忆,那一年他们以每个10元的价格卖了将近500个,当时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正因如此,以后每年的庙会,他和父亲都会赶来参加。“那时候想摆摊得排队抢摊位。”蒋先生说,当时想租摊位,他和父亲都是提前一个星期来排队,运气好时排上4天即可,最长的则需要住帐篷里排上一礼拜才能抢到摊位,“警察都在现场维持秩序”。
从挣钱到享受热闹
蒋先生称,小时候来到地坛庙会看到的东西都是农村没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后来慢慢熟悉了,就觉得庙会只是一个纯粹挣钱的过程。但如今,他改变了对庙会的看法,“现在虽然还是来做生意,但主要是享受热闹氛围。”
三十年来,即使后来成家,他也拖家带小到北京过节,如果在家过节反而感觉不习惯。每年庙会,他们都会提前数天准备,之后便在雍和宫附近酒店里度过,而且大年初一早上出去必须要吃顿饺子。在这里,他也认识了许多“老北京”朋友,每年庙会都会有很多会玩儿“空竹”的“老头儿”找他来切磋技艺。
“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人们也都越来越敢花钱了。”同时他觉得庙会也越来越规范、秩序了,他也希望地坛庙会能一直办下去,办得更好,给大家一个在过年时可以体会到民俗文化的地方。(来源:新京报 记者:孔晓琦)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