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上村:怀柔第一党支部诞生地

02.09.2015  11:34

  怀柔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当年,这里曾是庙上村党支部秘密交换信息的集合点。

  本报记者 杨旗/摄

  “军粮一到位,腾出水缸和饭柜;热炕头,让给咱们八路睡;大树下,石洞里面去开会;吃奶的孩子山上喂,几家合盖一条被……”怀柔区九渡河镇庙上村,有这样一首顺口溜,是村党支部编写的,至今广为流传。这首顺口溜,讲述的是小小的庙上村军民齐心抗日的故事。

  庙上村位于长城以北,怀柔、延庆交界处,距离东南部的怀柔城区45公里,往北可达延庆四海、永宁等重镇,西与平北抗日根据地腹地大庄科乡相邻。这里地处军都山山脉深处,翻过大山可直通口外,自古以来一直是物资、兵员的重要转运站。

  小小庙上村,为何如此“”?“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村里成立了怀柔区第一个党支部——昌延联合县二区区委庙上村党支部。”村支书介绍说,70多年前,该村党支部就是平北抗战的重要堡垒,村民个个都是抗战先锋。

  1940年初,村里来了位教书“先生”,人高马大,又有文化,一来便住进了村民王起田家。这位“先生”,便是中共昌延联合县二区区委书记高万章。经过串联、宣传抗日,王起田、齐利田、韩存好等村民加入了共产党,成立了党支部,组织村民对敌抗战。距离庙上村5华里的范围内,就有日伪9个据点,日伪军时常上山扫荡,逼问村民八路军及军粮去向。庙上村党支部接受的三大任务,便是看住敌人、打击敌人、引走敌人。

  84岁的村民王启兰亲身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伪军来了就烧房子,还到处问藏粮食的地方,可村里没有一个人说。”她回忆说。有一次,山下据点里的伪军又来搜粮,抓住了王启兰已怀孕4个月的嫂子,“嫂子被几个鬼子押着上了山,可军粮在哪里坚决不能说,我嫂子带着他们在山上瞎转悠,专爬不好走的崎岖山路。”后来,这几个伪军气急败坏,抄起大棍子朝王启兰嫂子一顿乱打。“我嫂子几乎是爬着回来的,回来就不省人事了,晚上孩子就小产了。”王启兰说,那血淋淋的场面,她永远难忘。

  庙上村党支部经受住了残酷的斗争考验,成为群众的带头人。他们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时刻监视日伪动向,一有动静就往外传递消息。为此,党员和群众时常夜间行动,冒着生命危险引开敌人。有一次发现敌人进山,他们便几个人凑在一起,在山坳口大声喊:“打啊!冲啊!一连冲,二连掩护!”吓得敌人晕头转向,以为是八路军主力而上当受骗。党支部为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村里涌现出一批勇敢坚定抗战的共产党员。如被敌人用刺刀划破肚皮,依然守口如瓶的宋普臣;运送军鞋途中,被敌人逮捕宁死不屈,牺牲在敌人铡刀下的英雄王起顺;为传递情报,被敌人抓走抽了300皮鞭,从不屈服的韩存好……这些英勇的共产党员,如今或离世、或已牺牲、或年事已高,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存留在村民心中。

  如今,怀柔区在庙上村当年党支部成立地点建设了纪念馆,供人们参观。该馆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馆前广场上鲜红的党旗,便是对过往烽火岁月的最好铭记。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