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桥梁限高门架事故
本报记者 刘冕
“指挥中心,巡查中发现南沙窝立交北向东匝道东侧第5跨梁体被撞!”昨日14时,巡护员庞博穿着反光背心,站在马路边拿着手台急促呼叫。
十来分钟,一队桥梁“医生”开着工程车赶到现场。几位工作人员冲下车,有序地码放导行锥桶,为一会儿的“小手术”腾出空间。
简单的检查后,桥梁工程师杜森诊断:桥是被超高车辆撞伤的。“病症”一栏写着:梁体腹板混凝土剥落,漏筋严重,波纹管外露,急需特殊监测。
此时,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给出的指令是:先对桥体进行方木支撑。该中心安全应急科科长孙建国说:“这是一种支护措施,常用于桥梁突发局部损坏后。2013年,大钟寺东天桥梁体被撞应急抢险就采取了这种方案。”
最快一周,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将牵头专家通过裂缝测宽仪、回弹仪等专业设备,对这处桥梁伤情细致诊断。有些裂缝的测量精度按毫米计算。之后,路政部门才可以根据伤情制定疗伤方法,实施修缮。
其实,上述过程只是昨日道路养护中心的一次演练,目的是检验养护单位的应急处理能力。路政部门给出的评判标准显示:30分钟内养护部门到位。
“这些超高车造成的麻烦,经常发生。”孙建国说,201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本市发生撞卡桥事件20起,发生撞桥梁限高门架197起;2013年撞卡桥9起,撞桥梁限高门架200起;2014年撞卡桥4起,撞限高门架171起。2015年截止到目前,发生撞卡桥两起、撞桥梁限高门架122起。“京藏、京哈等进出京联络线上的桥梁最容易被撞。”
而本市的桥梁工程师队伍有90多人。他们算是桥梁大夫,为本市1587座市管桥梁保驾护航。按计划,城养中心每年都要对桥梁外观、上下部结构、桥面等进行常规性检测,每座桥都要有自己专属的“健康档案”,基本参数和养护状态都登记在册。另外,每年还有约200座桥要进行结构受力方面的重点“体检”。
今年下半年,即将实施换梁大修的三元桥跨京顺路桥就是体检时发现了“病症”。“这座桥每天的‘包袱’太重了,车流不断,造成桥梁整体承载力下降。在大修之前,路政部门去年对桥梁已经采取了同步顶升措施,将梁体位移恢复到设计范围。”一位桥梁工程师介绍说。最近,道路养护部门每天两次巡视这座桥。监测结果显示,运行状态良好。不过桥梁彻底疗伤须待今年换梁后。
城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通过安装桥梁限高标志、限载标志、限高门架及限高限载引导标志等措施,通过被动防护和远端提示等措施减少桥梁被撞事件的发生。城养中心呼吁更多驾驶员注意这些标志,减少对桥梁的损伤。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