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保障房将向关键岗位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倾斜

17.07.2018  10:28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7日电(毕诗豪 牛晴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要任务。下一步,开发区将大力支持企业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建设开发区中试基地,提升成果承载能力;加强生活配套,将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重点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岗位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倾斜,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

  这是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来自开发区管委会的消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承担着承载来自“三城”的创新成果和高精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任务。

  2017年11月,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到开发区调研时强调:今后北京发展靠创新,要全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看“一区”。开发区要紧扣科技创新、“高精尖”等关键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居宜业绿色城区。

  “四区一阵地”也成为开发区的最新定位。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成为开发区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企业累计转化各类专利技术约4万件,专利转化率达到90%以上;研制出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的新产品超过240种。

  有分析指出,开发区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创新体系。跨国公司云集,企业技术和产品普遍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与国内外科技界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同时这些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需求。因此,开发区最具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优势,要把这些优势迅速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主动对接三大科学城,让首都的科技成果率先在开发区转化落地,实现优秀的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

  近年来,开发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三大举措:

  一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成立了对接专班,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用的方式,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联盟、促进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强与“三城”科技成果的对接。重点支持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创建的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建设;引入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建设北创营亦庄基地,开展生物医药类项目的重点孵化;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北工大软件园,加快成果落地转化。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立了包括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北京创投联盟在内的56家联盟,重点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产业联盟、投资机构入驻其中,集中开展企业服务。建设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助力企业的投融资对接,3年以来共举办路演活动200余场,达成意向融资额超过20亿元,有效地活跃了区域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不断完善区域承载环境。建设亦庄国投产业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2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通过用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等重点基金吸引重大项目落地。目前,开发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16个,其中国家级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6个,特色产业园15个,为项目的落地做好空间保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各类新型的产业研究院10余家,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下一步,北京亦庄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出台支持政策。目前,开发区已制定完成《开发区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近期将正式出台,实施办法在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将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建设中试基地。开发区将大力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提升成果承载能力。下半年将正式认定一批中试基地,并给予配套支持,加强开发区在中试放大、成果转化、验证测试等环节的中试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功能。

  三是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开发区管委会表示,将加强生活配套,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重点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岗位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倾斜。持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引入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持续提升开发区成果转化效率。(完)


【编辑:陈建】
北京亦庄瞄准“高精尖”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九成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7日电(牛晴晴 毕诗豪)2017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产值占北京市比重的36.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