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西南宁小分队寻访优秀校友(图文)
本网讯 8月中下旬,赴广西寻访校友小队来到美丽的南方城市南宁,开始了为期3天的校友访谈活动。在4位优秀校友访谈中,学长带领大家回忆青春岁月,共同体味感恩母校的情怀
校友朱焱
人物经历: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见到朱焱校友时,最明显的感觉是这位校友“精神头”真好——如果不是他自己提起,完全看不出是将近70的人。无论是拿触屏手机给我们看小孙子的视频,还是车里放着最近潮流的欧美歌曲,都让我们惊叹不已,同时也更加心生出了几分敬佩。
话题回到当年在学校的生活,朱焱学长也是满满都是回忆。他说,农业大学历史悠久,校风好、环境好、师生关系好,人才辈出。当年上学时,老师对于学生都是手把手教学,实验方面格外精细。自己也是一心向学,图书馆、餐厅、教室一条线,学英语时常常在床头贴满单词。
朱焱学长离开学校后的经历丰富。他回忆,如果不是赶上文革,现在应该在学校当老师、搞研究。文化大革命时,他被分配到广西,后来到部队劳动,到柳州后在报道组(宣传组)写过文案。1991年调到科委任负责人,组织大型科技项目管理工作。1998年转任广播电视厅厅长,后在人大工作直至2008年退休,现在是广西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回顾自己的经历,不少工作和自己专业并不“对口”,朱焱学长没有任何抱怨,相反,他认为这些工作经历锻炼了多方面能力。他说,人生应该“进得去,出得来,留得住,回得来。”
校友阳军旺
人物经历:广西双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由于路上遇上走错道的以往,小队赶到和阳军旺校友约定的地方时已迟到了,不过校友并没有埋怨,反而体谅大家刚到广西不熟悉路。和阳军旺校友交谈几句,大家就感受到,相比于朱焱校友的健谈,阳军旺校友讲话更加简短、明确,给人干练的感觉。
见到母校的“晚辈”, 阳军旺校友说,自己和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去北京还常选择住在东校区周围的旅店。近年感受到学校变化很大,许多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各方面设施都有了很大改观。他说,现在的农大相比于比国内有些一流大学还是要落后一些,期待母校在未来可以发展更好。
大学生活让人怀念。在他的印象里,上大学的时候生活是清苦的,但学校的条件对农村学生来说很是不错。那时候,看电影是他喜欢的课余活动之一,学校影院周六、日播放电影,自己在大学看的电影可能比以后看的还多。没事的时候他也会在在市区逛逛,去看香山红叶或是天安门升旗,有时候会坐在公交车上漫无目的闲逛。听到此,也不禁让大家感受到青春时的情怀。
阳军旺校友对学校的学弟学妹建议:要有勇气、有志气,勇于承认自己不足,超越自己。农大学子非常朴实,但口才方面有欠缺,学弟学妹要学会拓展,锻炼自己。功的道路不可复制,不问别人怎么到达,靠自己的努力走到目的地。
校友林瑞铭
人物经历:196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在广西化工院工作,长期从事农用精细化学品和有机化工的研制及应用开发。曾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等职务以及广西自治区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评委。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等多个奖项
一见到林瑞铭校友,我们就感受到了老科学家的风度,他的言谈举止都带着严谨、科学的态度。不等我们询问,老校友已经将自己大学、工作的资料在电脑里整理好,一边在屏幕上放着图片,一边为我们讲当时的经历。在回忆大学生活时,他微微一笑——“我们那个时候,从福建坐火车到北京可是要花几天几夜啊”。在学校的时候,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学习,当初他们宿舍床头以及墙壁上全部都贴的是写满单词的小纸片,正如他自己讲,“求学路途是如此的艰辛,我们自然不能辜负自己,所以我们在学校都很努力地学习”。上大学时,曾经在厕所熬夜看书,因为那里有更亮的灯光。这一件件小事也让我们不禁感叹,农大优秀校友就是凭借质朴和踏实走到了今天。
接下来现任的副院长为我们介绍了当前的企业状况后,林瑞铭校友带我们参观了化工研究所,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间装满了获奖证书的屋子,他耐心的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证书的由来。看着满墙的奖状,我们对他以及这家化工所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在参观途中,林瑞铭校友常常骄傲的把我们介绍给他的同事,这也让我们身为林先生的校友、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母校110年校庆在即,林瑞铭校友衷心祝愿母校更上一层楼,学弟学妹在学习生活上都能一切顺利。
校友邹瑜
人物经历:现在在广西农科院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香蕉的研究,同时从事葡萄的研究,先后获得广西科学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邹瑜校友是个豪爽洒脱、幽默风趣的人。刚交谈一会儿,便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谈到校园生活时,邹瑜校友给我们分享了了很多上学的趣事,无论是当时上学时由于南方人与北方人洗澡上的差异所引发的故事、还是当时的大学情侣的故事都让我们忍俊不禁。我们还开玩笑打听他的恋爱故事,欢声笑语中也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邹瑜校友与我们分享的更多的是他从事科研方面的故事。他体会,科研之路十分漫长、更是十分艰辛的。为了发现一个品种往往要去很多地方进行实地调研,而这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十分危险。他说,曾经去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寻找品种,车开到深山,旁边就是悬崖峭壁,一位当地人甚至因为路况危险不敢上他的车。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气,他在科研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邹瑜校友的亲身经历更让我们明白了科研是需要付出的,既然置身于科研事业,就应该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邹瑜校友对师弟师妹提出要“接地气”,就是要时刻关心民生,多为百姓造福。他希望农大的学子都能厚积薄发,在未来取得成功,期待母校发展更好。
这次在寻访校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人生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衷心感谢各位校友对我们的热情款待,祝福母校生日快乐!我们也将努力做一个为农大争光的学子,让将来的农大以我们为骄傲!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