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红”与“绿”的交响曲

18.04.2016  13:14
  地处广西西北山区的东兰县,过去因“穷”和“红”而出名。穷:这里既属于全区2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又属全区29个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红:这里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的策源地,走出过5位开国将军,地下长眠着2200多位革命先烈。
  近年,东兰实现华丽转身,以“绿”面向世人。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39%,不仅连续斩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殊荣,更让前来考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由衷赞誉。
  但东兰也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十二五”期间实现8.5万人脱贫,但仍有1.7万户共6.6万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我们牢牢把握住老区品牌和生态资源两大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壮大‘绿色财富’,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旅游、生态经济等短、中、长相结合的扶贫产业,决胜全面小康。”县委书记黄贤昌说。
  “红色基因”如何传承?东兰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为平台,先后实施了韦拔群、韦国清等14位将军(将领)家乡所在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了东兰烈士陵园、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等红色旅游基地;兴建了韦拔群纪念馆、壮乡英雄文化园等设施。2011年起,每年配套1500万元,以实施“将军故里农村道路改善工程”为切入点,实现了全县147个村在“十二五”期间全部通水泥路,成为全区村村通水泥路示范县。同时,先后实施村屯道路建设121条共705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802处、家庭水柜2182座,实施危房改造1.4万户。
  “绿色财富”如何壮大?东兰县向绿水青山要产业,推进贫困人口人均一头黑山猪、一亩核桃、一亩板栗“三个一”产业工程,大力发展山茶油、桑蚕、富硒米、乌鸡等产业,形成“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生态产业格局。为确保扶贫生态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探索建立并强化“六动”工作机制:强化党政发动、干部推动、农户主动、能人带动、项目拉动、片区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东兰并不满足,而是将“红”“绿”结合,突出旅游扶贫特色。县长徐迪克说,东兰县通过打响红色老区和生态养生品牌,推动生态旅游与红色、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为实现2020年旅游带动减贫人口1万人以上目标,东兰启动了旅游扶贫“123456工程”:兴建东兰县旅游集散中心;形成经典色、水河精华两条精品旅游线路。(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刘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