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共同治理 京津冀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0.05.2015  12:29

 

  2013年9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经过5年努力,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近两年来,京津冀三地建立起协作机制,针对各自的重点污染源,多措并举,共同治理,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像这样的粘土实心砖瓦窑,河北现有2500多座,年耗媒220万吨,相当于石家庄冬季供暖一半的燃煤量。今年,这些砖瓦窑都将全部关停取缔。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河北省出重拳、动真格,对钢铁、火电、水泥、玻璃四大行业进行专项整治。2014年2月17日石家庄集中拆除多家水泥企业;2014年2月23日 河北在唐山等地集中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2014年6月27日廊坊第二次淘汰过剩产能集中行动……

  根据环保部所做的分析研究,作为港口城市的天津,首要污染源为流动源。因此,天津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放在了“流动源”污染上。

  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的碳交易,近年来在京津冀区域得到了快速推进。北京、天津碳交易市场分别在2013年11月28日和12月26日启动。

  所谓碳交易,简单说就是政府给每个企业一个与燃煤等能源消耗相关的碳排放指标,如果每年低于这个指标,则可以卖给超标企业,获得收益。而对于能耗高的企业来说,它就必须在碳交易市场上花钱购买指标。一年多来,北京的碳交易取得了明显实效。2014年12月,北京、河北又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承德市纳入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而今年,京津冀三地的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也在探索之中。在对抗雾霾的“持久战”中,京津冀不断加强联防联控,因地制宜,“重剑”频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PM2.5浓度在京津冀大幅下降,北京下降19%,天津下降15.2%,河北下降29.5%。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三地协同发展要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