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研究所举办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

14.10.2014  17:28

10月11日,中国就业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举办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胡德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张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志斌、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亢越、智联招聘产品运营执行总监郝健、阿里巴巴政策专家郝建彬等应邀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丁大建研究员以及耿林、葛玉好、杨玉梅、李晓曼等老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唐鑛教授主持。

曾湘泉教授介绍了2014年第三季度就业分析会议召开前的准备工作,就有关内容和议程安排得调整作了说明。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耿林作了题为“2014年第3季度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第4季度就业形势预测——基于智联招聘网络数据”的主题报告。她回顾了2014年第二季的就业形势,介绍了网络招聘数据概况和2014年第三季度CIER指数变动情况,然后对第三季度CIER指数变动原因、行业就业形势、职业就业形势、区域(大中城市)就业形势、不同类型企业就业形势、不同规模企业就业形势等进行了分析。认为2014年第三季度CIER指数的变化呈现以下特征:(1)CIER季度指数季节性继续下降,就业形势稳定;指数长期趋势还在降;(2)招聘需求快速放大,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值得关注;(3)行业和职业内部的就业竞争差异本季度缩小,体制性因素影响依旧;(4)城市间和地域间的就业竞争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就业形势趋于平衡乃至倒置,一线二线城市间就业压力倒挂;(5)不同类型企业就业竞争差异反映了求职者对稳定就业的追求。报告同时对2014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进行了预测:由于信贷、外需表现较好,加上楼市松绑有助于延缓房地产投资跌势,四季度经济复苏动力有望增强。2014年10月和11月CIER指数仍将与9月相份基本持平,但由于宏观经济仍处于较为弱势的格局,因此CIER指数可能有微弱上升;12月份,由于季节性的影响,CIER指数可能有一个明显下降。

亢越总经理作了题为“苏州工业园区2014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的主题报告,他对2014年第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指数及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1)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为3705%,环比前一季度有小幅下降,但企业需求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一直保持平稳态势,显示区内企业对经济预期较为乐观;(2)三季度供给指数为627%,环比上一季度,上涨了7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0个百分点。表明求职者对在园区求职信心较为高涨;(3)三季度,区内企业整体需求较去年同期表现平稳,求职人数有较为明显的增长;(4)三季度,园区总匹配指数为171%,环比上一季度的149%,以及去年同期的121%,分别有22%、50%的增幅。他随后对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市场特点和应届毕业生用工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1)互联网行业用工需求增势明显,房地产行业用工需求减缓;(2)园区小微企业员工需求同比增长显著;(3)园区企业一线员工收入同比增幅明显;(4)基于园区政府大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今年三季度,园区的生物医药、纳米、云计算等高科技企业表现了较强的应届生吸纳能力;(5)应届毕业生起始年薪与去年相比有小幅上升,以50分位值(市场典型值)来看,本科的起始年薪为36000元,硕士为54000元。他最后对二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预测:2014年四季度,园区企业招聘计划基本平稳,其中,服务业及高科技行业企业招聘计划环比有小幅上升,企业对市场信心较为充足。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玉梅博士作了题为“2013-2014年工作搜寻分析——基于智联招聘雇主层面微观数据的初步结论”的主题报告,她通过对132353个有效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用企业招聘岗位总共收到的投递简历数来衡量工作搜寻强度,发现:(1)2014年工作搜寻强度高于2013年;(2)工作搜寻强度受企业特征差异的影响;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更受求职者青睐,搜寻强度相对较高;企业规模越大,岗位竞争压力也相对增大;较低和较高薪酬的职位工作搜寻强度更大,说明低端和高端岗位的竞争更为激烈;(3)除国家机关外,其他单位对大专学历的求职者需求更多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学历和毕业院校类型的要求更高;非211和985的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这可能与招聘岗位有关系;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工作年限的要求没有太过明显的偏好。报告同时就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1)企业规模、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紧度对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显著;(2)企业规模:以企业规模10000人以上为参照组,企业越大则空缺持续时间长;(3)工资水平:以工资水平在15001-25000之间为参照组,系数为负,则岗位工资越高,空缺持续时间越短,工资越高吸引到的求职者较多,企业可选择的范围更大;(4)劳动力市场紧度:系数为正,相对于失业者数量而言,空缺越多,加剧了空缺岗位之间的竞争,导致空缺持续时间延长。

在专家点评和自由发言阶段,胡德巧副司长、张莹副司长、张志斌副司长、郝健总监、郝健彬先生等积极评价此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并围绕着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质量、大数据等相关话题,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现场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交流。

曾湘泉院长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由于中国就业形势较为复杂,运用传统的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已受到较大局限。特别是有关就业形势与经济形势的关系值得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劳动力供给减少,已经成为国内当前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就业形势判断和分析需要结合新的情况开展和进行。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对就业和失业的测量和统计的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等基础性工作;中国就业研究所要制定未来几年就业季度分析和研究的规划,包括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专题的研究;加强校企、政企等多方合作,进一步利用和开发大数据,推动中国就业季度分析和研究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他最后再次感谢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跨界交流,为国家的就业政策制定,发挥好智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