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启动

31.12.2014  22:13

   清华新闻网12月31日电 (记者 王 蕾 )12月31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的一年一度“清华大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经过专家推荐并评议,共有“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取得密集突破”、“《清华大学章程》正式发布”、“暗物质研究获得10GeV以下能区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暗物质实验的最灵敏实验结果”、“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式建成开业”等22条新闻入选“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本次评选投票活动将持续到2014年1月9日,最终将综合网友投票和专家投票评选出“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投票地址如下:

   http://news.tsinghua.edu.cn/application/vote/index.html

  附:“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1、1月10日,清华大学1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水利系张建民教授等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该年度通用项目中唯一的发明一等奖项目。这是清华大学连续第四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桂冠。工物系康克军教授率领的“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该奖项每年仅授予三个研究团队。

  2、1月22日,清华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主楼后厅召开,总结回顾了清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2013年7月以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校领导班子和全校85个院系部处单位班子、1100多个支部、2万多名党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认真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了作风建设和学校发展。

  3、2月24日,由“学堂计划”6位首席教授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联袂开设的《学术之道》课程开课,旨在进一步落实“学堂计划”的“领跑者”理念,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在课程中,他们向同学们讲授了自身学术成长的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的感悟等,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该课程被列入“学堂计划”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面向清华全校本科生开放,计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4、2014年,清华师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李海涛、段路明、祁海、颜宁、施一公、干林等带领的研究组先后在《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了8篇研究论文。医学院颜宁等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生命学院施一公等在世界上首次揭示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γ分泌酶复合物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颜宁与施一公研究组还合作揭示了已知最大离子通道RyR1三维结构;医学院李海涛等在2篇论文中分别破译了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密码;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等首次在常温固态系统中实现了抗噪的几何量子计算;医学院祁海等揭示了高亲和力抗体筛选生成新机制;深圳研究生院干林等揭示了形貌可控铂合金纳米晶的各向异性生长机制。

  5、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系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的颁奖典礼上,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施一公颁奖,奖励他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爱明诺夫奖是由瑞典皇家学院于1979年设立颁发的国际奖项,用以奖励世界范围内在晶体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每年颁发给不超过3名科学家,个别年度空缺。施一公教授是2014年爱明诺夫奖的唯一获奖人。

  6、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围绕着“PX”这一百度词条的解释,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攻防战”,并最终坚守住科学的阵地,防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视察清华大学时对同学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清华学子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捍卫科学、捍卫真理,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赞许,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应当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

  7、4月26日,清华大学与青岛市合作成立数据科学研究院。这是清华大学从国家战略需要出发、主动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重要部署。今年初,清华大学启动了大数据人才培养筹备工作,9月,第一批大数据硕士学位研究生正式开始培养。在大数据职业素养课程建设和大数据硕士项目不断推进和建设的基础上,还将积极探索筹建大数据专业博士学位项目。

  8、5月20日,清华大学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创建并启动交叉创新中心(XIN中心),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XIN中心利用两所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双方在各自国家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努力推动学术进步和跨学科科研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科技与教育创新平台,有效促进国际教育和科研创新开展及原创性科研成果转化,解决地区与全球重大挑战性课题,满足世界发展的需求。10月25日,清华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XIN中心2014秋季论坛公开论坛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和以色列两国的著名学者、创业者、投资人、政府及工业界领军人物汇聚一堂,开展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创新探讨。

  9、清华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团队精神。5月25日,“易净星”新材料项目在首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十强对决中脱颖而出,问鼎金奖,校长陈吉宁为“易净星”新材料团队颁奖。“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由清华x-lab发起并主办,是迄今为止清华在创新创业领域最高级别的赛事。11月29日,首届“清华创客日”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决定将每年11月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清华创客日”,使创客文化在清华获得更广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

  10、清华大学负责总体技术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取得密集突破。8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工程样机通过鉴定,9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蒸汽发生器完成首套螺旋盘管组件的安装、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燃料来源——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主设备安装完成,10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的重要设备控制棒驱动机构顺利完成1:1热态工程验证试验、高温气冷堆工艺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核能制氢关键技术相继完成了连续稳定运行实验。这些标志着我国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以及核心装备上取得重大进展,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在我国迈向成功。

  11、2014年,清华大学在提高生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学校声誉等方面再创佳绩。高考招生共录取3500余人,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都继续高居高校榜首。今年“自强计划”的面向地区扩大到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连片贫困地区所包括的县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农村中学,最终圆梦清华的同学中,来自农村地区的考生占到总数的85%,此外,今年清华大学承担的贫困专项计划数量扩大到了250个名额。

  12、2014年是清华科技园创建20周年。作为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清华科技园经过20年对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创业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园区内众多自主创新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累计孵化企业超千家,13家企业成功上市,多家企业实现并购,许多孵化成功的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中的领军者。

  13、9月7日,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携手深圳市联合成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打造全球教育创新平台。学院将特别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国际体系,为深圳以及中国国内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注入国际元素。研究生们将在两校教授和工业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收获在清华和伯克利两校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经历,在“社会-学校”多元协同、不同学科门类“大交叉平台”上培养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招生已正式启动,2015年首批招收的50名博士研究生将入学,201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项目,并逐步达到培养规模。

  14、2014年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十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希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巩固省校合作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把长三角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逐步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已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408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15、9月27日,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识教育实验区”新雅书院正式成立。新雅书院推行住宿书院制度,所有入选学生按学科交叉和大类融合的原则安排宿舍,书院将成为师生共有、共建、共享的文化场所和公共空间。书院的成立在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既基于老清华时期重视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又立足于近二十年来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探索,更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和教育部第2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核准发布《清华大学章程》。《清华大学章程》共六章、45条。《清华大学章程》的公布实施,成为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校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17、10月16日,为时一年的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会上,校长陈吉宁作了题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讲话,他表示,落实这次会议的成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变理念、换焦点、转方式、多样化”,将改革举措概括起来就是:三位一体,以学为主,通专融合,多样成长。

  18、10月26日,“清华大学-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网络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试验,实现了我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的重要突破。2014年9月4日,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搭载发射,随后开展了大量的卫星在轨测试试验,成功实现手持卫星终端通话、手持卫星终端与手机通话、互联网数据传输、电磁频谱监测定位等业务,圆满完成了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工程任务。

  19、10月31日,《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经国家批准,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校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启动,其他各项改革也在积极酝酿、将陆续启动,综合改革各项任务争取到2020年基本全部完成。

  20、11月11日,清华大学主导的暗物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获得10GeV以下能区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暗物质实验的最灵敏实验结果。该研究在利用相同的探测技术确定性地排除了美国CoGeNT实验组几年前给出的暗物质存在区域,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暗物质探测灵敏度测量结果,对当前暗物质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暗物质研究得益于清华大学、雅砻江公司共建的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建成,8月1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建设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15年底完成土建工作。

  21、2014年是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建3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建30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思政课建设、培养又红又专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调研清华时,认真观看了同学们正式出版的思想政治课堂作业汇编《清华学子的中囯梦》,对同学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青春情怀表示充分肯定。12月31日,教育部社科司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清华大学联合召开思政课建设现场会。30年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已毕业二学位生400余名、硕士生500余名、博士生100余名,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2、11月28日,历经10年筹建,清华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由台塑关系企业捐建,台湾长庚纪念医院支援,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将致力于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临床教学医院和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清华长庚医院的建成开业,成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在临床医学学科发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清华大学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编辑:欣研 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