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成功举办2018年法治文艺大赛总决赛

19.10.2018  14:29

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市法宣办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委社工委、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文化局、市教育委员会、市国资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司法局等13家单位在全市开展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    法治文艺京城行”为主题的北京市2018年法治文艺大赛。

9月21日下午,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中心未来剧场举行,市法宣办常务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苗林为大赛总决赛致辞。司法部法宣司副司长刘汉银、市政府秘书长孟钧、市公安局副局长高煜、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葛海滨、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市文化局副局长李芳芳、市妇联副主席常红岩、市总工会副主席张青山、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华列兵、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政委刘如赞、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忠海、天安门管委会副巡视员贾彦平、市司法局副局长孙超美、市司法局副局长徐明江、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燕、市司法局副局级领导干部王群、市监狱管理局政委魏书良出席,各区、各单位、各参赛节目啦啦队及媒体朋友约1000余人参加。

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公开,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石顺义,国家一级艺术指导、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著名相声演员、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团长周炜,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法律顾问刘凝,著名导演王青作为大赛总决赛评委,采取现场打分、现场揭晓的方式进行评分。经过3个小时激烈角逐,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最终,市公安局等单位报送的《过了命的兄弟》等3部作品获得一等奖;市律师协会等单位报送的《律政之光》等6部作品获得二等奖;石景山区司法局等单位报送的《如此看病》等9部作品获得三等奖。至此,北京市2018年法治文艺大赛圆满落幕。

大赛自4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历时6个月183天,共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3个阶段进行,全市各区、各单位通过初赛层层选拔,从中甄选出16个区及35家市属单位报送的220部作品进入专家评审,又经过4场激烈角逐的复赛选拔,最终来自西城等7个区以及市公安局等9家市属单位的18个节目脱颖而出最终进入决赛。整体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主题鲜明,增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

按照大赛组委会要求,所有推荐报送的节目均紧紧围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活动主题,结合宪法和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扫黑除恶、疏解整治促提升、谁执法谁普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专项工作进行原始创作编排,深刻挖掘出首都法治建设各条战线工作者有作为、敢担当、重奉献的品格和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首都法治建设的工作成就和发展成果,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入。

二、覆盖广泛,增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适性

大赛正式启动后,各区和市属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分别制定了初赛阶段本区和本系统的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统筹推进,精心组织创作节目8026部,有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27种文艺表现形式,共开展了8000余场法治文艺基层演出选拔活动,受益群众达285万余人,在全市各社区(村)、各行业部门、各社会群体中掀起了法治文艺活动新热潮,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三、成效显著,增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

大赛所有推荐报送的节目均紧贴工作生产实际和市民生活,创作者力求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统一,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法治文化精品。组办单位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比赛选拔与日常普法专项活动相结合,广泛征集作品;二是专业团体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提升作品质量;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新节目形式。同时把法治大赛组织过程转化为弘扬法治理论、强化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风尚的过程,做到边创作边宣传、边评选边宣传、边演出边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弘扬法治精神,展现法治文化,形成法治风尚。

下一步,市法宣办将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组织优秀法治文艺节目集中巡回展演--送法下乡活动,并将优秀作品纳入全市法治宣传教育资料库,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播放,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升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法宣办常务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苗林致辞

活动主持人

与会领导与一等奖获奖代表

与会领导与二等奖获奖代表

与会领导与三等奖获奖代表

专家评委点评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